第199节
这些东西,已全部提前到了安城外守着。只等鲜卑人带着石亓的印信去,然后一起前往羯皇帐子。
架子上的烤羊炸的“噼啪”一声,旁边吊着的铜锅里滚烫“咕噜噜”响。拓跋铣回过神,拿刀尖戳破了手指上水泡,顺手在桌上盘子里取了一小撮茶叶丢进羊汤里。沸水将封印的二月春色瞬间释放,朝露带着草木清气扑面而来。
这片原子上,即使种出来茶树,仍带着涩味。
有人撩起门帘进来,握拳在胸,雄赳赳的说了句什么,拓跋铣耍弄着匕首抬手,示意人只管去即可。他筹谋多时,只等这几张皮子。除此之外,再无需多言。
片刻功夫,原是雪白的汤色一浮了微微茶绿。一般而言,酒足饭饱,谁也不想给自己找不自在。好像千百年来,不到缺衣少食,少有人会赞同南下。故而胡汉两分,像极了拉锯,你来我往,你进我退,但最终皆是汉人长居中原,胡人四散。
离上一次饮马渭水,得快四年了。
如果这次拿下羯族顺利,草原就会一统,又恰逢梁内乱横生。他坐在那,想着前几年去见魏塱的情形。不过,这么久没见,汉人的皇帝长什么模样,其实有些记不清了。相反,那个闯进了打鬃节的汉人小姑娘,毫无预兆的映入脑海。
薛凌连夜赶路,只是多好的马,也生不出翅膀,她离宁城还有老远的距离。且先前众人所料皆出了点岔子,近京官员排查甚松不假,因为那些人唯恐耽误了皇帝的事儿。但一出了怀远关,就是霍家的地头。
霍云旸未收到家书,立马派人通知各城盯着点京中方向来人,尤其是薛凌这种独身行马的。上头官员未必知道拿什么人,只是多做排查,将缘由问的细些,然她内心有鬼,恐是已有消息传到霍云旸耳朵里,不得不格外小心。
虽然身上带着霍准的扳指,薛凌却不敢直接拿出来用。瞧袋子里干粮也够,她便绕着官道走,能不进城就不进城。这一绕,速度上就又慢了些,终是霍云昇已死的消息赶在了她前头,先传到了霍云旸耳朵里。
非魏塱的人,京中总有霍家亲信,削肉剔骨不能撇清关系的那种。一日不见霍准上朝已能察觉不对,但那时魏塱戒严近京三百里,里头的人想出去实非易事。
等第二日霍云昇人头甩出来,魏塱表面更严,实则放松大半。霍准两日未朝加霍云昇已死的消息加急前往宁城。此时已无人敢飞鸽传书,亦是一人一马,所以真正到霍云旸手中,也是几天后的事儿了。
并且,这个“已死”打了个问号,因为压根就没人能肯定霍云昇到底死了没。
北城门外乌泱泱的一群看客,只听见马背上的人在喊。实则那人头掉下来究竟是谁,没等认出来,就被魏塱的人连同李阿牛一起给提进了宫。
亲临现场的人尚无法确认,一群没看见的就更加无从说起,只能将事情经过与霍云旸讲了一遍,自家大哥死与不死的,留与他自个儿判断去。
比这封信更早到一些的,是魏塱的诏令,召霍云旸回京受审。
不管宁城一线的军权在谁手里,但圣旨这种明面上的东西,还没谁敢拦,霍准死后第三日,魏塱才在朝堂上说要亲自彻查相国。实际上,诏令在霍云昇人头进宫后不足一个时辰,已经在秘密发往宁城,只是第二天才公开而已。
诏令上用词非述职,而是受审,皇帝态度已经可见一斑。偏其他语句又极为客气,囹圄不惧,天不藏奸,清白自辨,让霍云旸即刻启程。
来送信的人前脚宣了旨,后脚转身就跑,都没催着同行。只说“要回京复命,剩下的事儿,您霍大人自个掂量着办”。
霍准通胡谋反这么大的罪,霍家一干人等,尤其是霍云旸身临胡境,嫌疑甚重,原该直接派皇城御林卫直接将人捉拿归案,押送上京。可魏塱一卷圣旨了事,要霍云旸自行返京。
传出去,是皇恩浩荡,宽待臣子。
而霍云旸一听到旨意,即知魏塱这是要逼死自己。他若奉旨孤身回京,后事难料。他若抗旨不回,此刻边境无战事,完全没有不回的理由,这就坐实了霍家通胡谋反的理由。
进退维谷,跋前疐后,圣旨上的事还没个着落,京中霍家的人也赶到了,马背上翻下来,人还没站稳,先喊了一嗓子“霍大人,出事了。”
气喘吁吁将京中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各种境况说完,下人拿着水已在旁边站了好久站了好久。那人接过来猛饮几口,复皱着眉,急道:
“大人,您得快点拿个主意啊。”
------------
第467章 袍笏
“进屋说”。霍云旸语气还算镇定。然他由着来人在院儿里吹了这大半晌冷风,心中焦急显然远不是表现出来那般平静。
来人说完那句话又接着饮了一气水,这才如释重负般擦了擦嘴角,将水囊递还给下人,跟着霍云旸一道进了屋子,在炭盆上来回搓了两下手,方入了座。秋雨之后,京中天气骤凉,却也不似这破地儿,刺骨的冷。
李阿牛此人,霍云旸也从家书里听得一二,他料此人没那个本事能追上自己大哥,这事儿定有幕后人筹划。
但他远在宁城,唯一能想到的,除了魏塱,再无第二个。皇帝定是先扣了自己父亲,然后放了些似是而非的风声出来,既让霍家嫡系不敢轻举妄动,又让他们不得不动。
所以比起去论证霍云昇之死,当务之急,是保住霍家确认还活着的。父亲生死不论,但霍府上下一干人等,却是众目睽睽之下入的狱,做不得假。
“我长姐如何”,他记起霍云婉还在宫里顶着皇后的头衔。
“宫里传出消息,皇后自罪御书房前,随后被禁长春宫,再后面,就没消息传出来了”,那人为难瞧着霍云昇,猜疑了一句,道:“霍大人,您看这……这事儿莫不是皇后。”
“你蠢的么。”霍云旸先极不耐的骂了一句,这才道:“我长姐定是最先知道了魏塱异动,这才过去,希望以皇后的身份换霍家一个平安。”
说到此处,他已不看来人,近乎自言自语道:“如此来说,霍家是出事了。”
“我的大人啊,您怎么才明白,我离京那日,就已有两日未见霍大人了。近京排查的紧,我又耽搁了一日余。路上我与京中对过信,霍大人是一直未曾出现在任何大臣面前,连吏部黄大人都没辙,怕是……怕是……”
那人偷瞄了一眼霍云旸,没把话说完。京中局势紧张,霍家底下不敢随意出人,拐了七八道关系,请的一条船上的同僚遣人往宁城。所以来人并非霍家家奴,即使霍准当真死了,急是真的急,但悲痛就真的装也装不出来。
他又未与霍云旸打过交道,只能尽可能的作呼天抢地状,希望这位年轻的霍家郎赶紧稳住局势。毕竟现在最多死了两个姓霍的,再晚点,京中怕是要人头堆山。
“你且随人去歇着,我自有主张”。霍云旸如何不知自己父亲凶多吉少,夜长梦多。这种勾当,魏塱登基的时候,霍家也帮着干过。后头如何编排不论,先将人送去阎王殿了事。就算要昭告天下屈死,皇帝又不用偿命。
来人是个传信的,上蹿下跳碍眼,但霍云旸并没问是谁家的。只听得此人语间含糊,还对长姐置喙,再想京城离平城千里,来的不定是哪路鬼神。
时间又卡的如此之巧,圣旨刚下不久,人就到了。说是魏塱故意派了个人来告知自己父兄死讯,好逼着自己喊反也大有可能。
那人却没瞧出这位年轻的小将军眉间杀意,只说霍云旸想静静。且人真个儿处理事来,也轮不到个外人在旁看着。连日赶路本就困乏,喊了两声“霍大人,一切都仰仗您了”,便跟着下人出了门。
霍云旸压抑了大半天的怒火这才熊熊而起,桌上茶碗杯碟被瞬间拂落在地。他一直不怎么乐意与拓跋铣有交集,但谨遵父命,办的尽善尽美。伴君如伴虎,有什么办法呢。
可正因为有那点不乐意,似乎就能自诩为个赤胆忠良,事至今日地步,皆是皇帝薄幸。
就好像,他对人有疑,却一直强忍不发,但处处都在为自己那个怀疑做准备。终于有一天,他的怀疑成为事实,他便大呼自己英明,早就看透了皇帝信不得,而没有想过,或许正是这份怀疑,才引得祸事。
虽魏塱与霍家,基本是注定最终要刀剑相向,但魏塱既然没怨霍家不是良臣,那也就轮不到霍云旸在宁城恨皇帝不是明君。
这些事,三年前就写了因,薛凌当然不能从这场祸事里置身事外,可她只是加快了果。没有薛凌,也不过就是早晚之分而已。
亲信雨谏进来恭着身子喊了一声“将军”,复垂头站着不语。回京肯定是万万不能,但如今真要举旗造反,无疑正重魏塱下怀。且京中御林卫的权柄已失去,霍家宁城一线的兵马,便是尽数拥戴霍云旸,也不见得有胜算。
雨谏一直跟在霍云旸身边,这点事情还是能想的明白,但要给个对策,却是毫无头绪。他倒想宽慰两句老爷吉人天相,不过只怕非但没有作用,反而有些伤口撒盐。所以除了喊声“将军”示意自己在,别的什么也没说。只等霍云旸静心思虑个结果,听着使唤便是了。
“去让那个人闭上嘴,挂到城门上去。”
“啊”?雨谏没料到霍云昇是吩咐这个。闭嘴的意思就是要了人命,京中来人,是哪家的都不知,霍家就算老爷和大少爷仍在,那也暂时指望不上。这意味要想知道京中什么情况,得靠其他家族帮衬着,贸贸然杀了别人的来使,回头问起来如何交差?
霍云旸叹了口气,强打起精神道:“真是来送信的也就罢了,就怕是借着送信的名义在这打探情况。送往京中的东西,究竟到了谁手里,你我也不知道,不如趁早做的干净些。”
雨谏非普通下人,听得他如此说,恐是一时且痛且恨以至行事太绝,提醒道:“小的多放几双眼睛盯得牢实点就是了,将军何必在这个节骨眼……”
“不为这个,若是留了此人,后续定有大把身份不明的人借着霍家名义近到身侧。真假难辨,赶紧把第一个给丢出去。加贴告示,有人妖言惑众,竟敢造谣霍家男子已被皇帝暗中斩杀,此行天诛地灭。割其耳,罪其道听途说,拔其舌,罪其挑拨君臣。”
“就地正法,以儆效尤。”
------------
第468章 袍笏
雨谏听声要去,又闻霍云旸道:“容他吃顿饭,多放些大补之物。”
宁城地处要塞,城墙既高且厚,一丈一守,十丈一亭,霍云旸为三军之帅,日常起居在城最北处,出门即可登上瞭望台,上楼便能远眺城外原野。
城后,就是梁万里河山。
走马川行,平沙莽莽,孤雁入胡天。忘却名利恩仇事,这些景色看得人热血沸腾,只想痛饮三杯,驱马赶斜阳
来送信的人跟着上了阁楼,虽说京中还是水深火热,但他能平安到达宁城也是不易,连日提心吊胆稍稍放下些许,转眼见人上了美酒佳肴。
即使跟在主子身边见惯富贵,他仍觉这霍云旸太热情了些。桌上好多东西,在京中亦是千金难换。初来乍到一个送信的,怎么也不值得霍家的小郎君这般郑重其事。
似瞧出他疑惑,雨谏笑道:“先生不必客气,我家将军尚有一物要麻烦先生带回京中,还请先生用完膳食后早些休息,晚间便要启程。”
那人疑惑稍缓,霍云旸有求于自己,不敢怠慢也是情理之中。参汤连饮了好几碗,酒足饭饱后依言躺倒了床榻上,只觉宁城的羊皮,比京中还要软一些。
这一路都是囫囵打个盹,一沾到床,入眠极快。人从剧痛中醒来时,眼前已一片漆黑,手脚皆被缚住,脚下空空荡荡,耳朵寒风呼啸,跟刀割一样疼。他能被派来宁城,自是有些功夫在身,来回折腾了约一盏茶的功夫,到底弄清了自己处境。
他眼球不知去向,双耳被割,舌头被拔,高悬于城墙之上。大概,悬挂的位置正是那会自己从窗口看出去的瞭望台之下。
人的外耳并不影响听力,但墙太高,风声又大,他只能隐约听见底下有人在议论纷纷,声如蚊蝇,嗡嗡鸣鸣的辨别不了内容。
唯一清晰些的是,挂了大概两三个时辰后,负责守瞭望台的卒子换班。也许不是两三个时辰,人出于痛苦黑暗中,对时间根本没有概念。
他只听得二人交接时,新来的那个问:“死了吗”?原来守着的人像是赶着下去投胎般,跑的飞快,只扔下一句:“哪那么快。且……”
风将剩下的话吹散,那人实在是跑的太快了。
不过这两句话的信息已经够多了,或者说自己本来已经推断出了许多,宁城守将霍云旸想将自己挂在城墙上等死。为了防止这个过程太快,还特意给自己上了参汤鹿茸进补。所以现在疼痛明明要将心脏撕开,偏胃里又不断散出暖意滋养着四肢五体。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自己是什么地方得罪了霍云旸?他直到最后一口气,都没想透这个问题。
当然他对自身处境的推测,大半都是对的,唯有一处,是悬挂位置,并非在城北,而是在城南门。城南是百姓聚集所在,出去是往京中方向,看客更多些。
随着人被挂上去,告示就贴满了宁城大街小巷。京中有歹人来,诋毁圣上清誉,要百姓谨言,命官员慎行,谁敢妄议君王,城墙上挂着的,就是下场。
初初挂上去,那人眼口血水未干,从高处滴落下来,在地上砸的血花四溅。但这一滩暗红色并未存在太久,霍家马蹄踏起尘沙,将他在大地上的痕迹尽数抹去,化为一具悬在空中的干尸,以及,托盘上的一对眼珠子。
霍云旸派出的人正是雨谏,比前往宁城传旨的人还要快回到京中。天蒙蒙亮,众人未早朝站稳,雨谏风尘仆仆端着托盘说受霍云旸之令向皇帝复命。
魏塱勃然大怒,喝斥来人将其拿下,道:“朕怜霍家几代忠良,允霍云旸自行回京,而今安敢使尔代之,狼子野心,非空穴来风。”
旁大臣眼神交接,皆是不语,守门的侍卫冲上来要将人拖走,拉扯间,盘子上盖着的红布翩然落地,上头一对儿眼珠子呈死灰色,上头斑斑血迹已干,森森然跌落在地。跳跃着滚到一文官脚下,吓的他大叫一声,又紧赶着闭了口,站立到一旁,不停的跺脚。
雨谏挣脱跪倒在地,大呼万岁,道:“陛下明鉴,非将军不回,实乃宁城有探。拓跋铣名为攻打羯族,而其囤兵不发,遥遥对峙我宁城线外。将军恐鲜卑与羯族交战是假,有意攻我大梁为真。故殚精竭虑,不敢怠之分毫。”
“而今朝中纷传霍家与胡人勾结,将军要我在此一问。当初是谁上奏允羯人称臣,又是谁报的胡人一统,则大梁危矣。此天下动荡之时,参霍家谋反。只怕与胡人勾结的另有其人,先借羯人一事迷惑视线,又巧言令色欲使宁城无帅,则鲜卑挥师南下,某人力挽狂澜,独揽西北大权。”
他转身面向众人摊手,指着地上那一对眼珠子道:“诸位大人可知,京中有人假扮御林卫前往宁城,说是亲眼得见霍相已死,霍家成年男子皆被圣上就地格杀。此举何为?诸位大人自有公论。雕虫小技,安能使君臣离心?”
说完回头对着魏塱,重重跪倒在地道:“陛下,霍家耿耿忠心,日月可鉴。当初先帝赫然龙驭宾天,外敌虎视,内臣犯上,是大公子力保京中不乱。而今霍相辅佐陛下三年余,肝脑涂地,岂有但食周粟一说。且将军曾亲率三军,阻拓跋铣于渭水。二人兵戎相见,不共戴天。”
“陛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雨谏拧头怒视众人,道:“是哪位大人构陷霍府满门,居心何在?”
“这,这”,文武只摊着手诺诺不敢语,魏塱轻拍了座椅扶手,道:“你是何人,金殿之上,岂容你大声喧哗”,又对着侍卫道:“将那东西收上来与朕瞧瞧。”
雨谏叩头再拜,道:“小人为霍将军贴身裨将,雨谏。”
魏塱并不十分想瞧一对眼珠子什么模样,但殿上百官瞧着,皇帝总不能被个霍家下人三言两语给唬住。霍家家奴皆是雨字开头,“霍”的一半嘛,他是知道的。
裨将并非在在册官职,多是守将用得顺手的人安在那位置上,若立了功,可按功行赏。若太平无事,也能按小兵的身份领得几分月银。霍家的家奴称自己为裨将,倒也挑不出什么错。
侍卫将地上眼珠捡起,重新放回托盘里呈到魏塱面前。他瞧了几眼,这东西被挖出来是有些时日了,亏得霍云旸没赶回京中,随便给他挖两刻新鲜的来。百官只见皇帝一扬手,可怜那眼珠子咕噜噜再次滚回地上,侍卫追了好几步才捡起来。
魏塱道:“朕要霍云旸回京,他不回便罢,随便取点人眼猪眼的,就敢胡诌说是御林卫的人。”
“他还有什么花招一并说来,让朕听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