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抗日之我为战神>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09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509节

  至于步兵的弹药,他经过清点之后情况也不容乐观。部队没有作战经验的新兵过多,也就意味着携带的弹药浪费严重。每个人身上的帆布制成老式腰围式子弹袋中的一百发子弹,眼下平均不足半数。手榴弹,剩下的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一个。
  这还是情况好一点的步枪。冲锋枪手,则平均只剩下一个弹匣。轻机枪连同副射手携带的弹药加在一起,最好的也不足三分之二。而副团长带着的后续补充弹药,在战场上一片混乱的情况之下,那是想也不要想。
  不仅是弹药不足,最关键的是兵力也不足。三个连之中兵力最完整,装备最齐全,弹药也数量最多的警卫连,却被王德耀死死的扣在手中。也就是说,他能指挥的部队,实际上就只有两个连。面对着蜂拥而来的足足四个中队的日军,敌我兵力对比可谓是一比二。
  在还要抽调部队防守背后,以防止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那里又冲出来一股敌军的情况之下,李明清此刻手中能掌握的兵力实际上更少。他虽然不知道此时一句话都不说,只是拿着望远镜借着照明弹打出的光亮,在观察着战场的王德耀,将三个连之中最完整一个连死死的扣在手中为什么,但他知道是自己必须挡住日军的攻击。
  一旦被日军突破自己这里,身后的那位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最高军事指挥员,形势就危险了。一旦他出现什么意外,整个阿鲁科尔沁旗战场上的结果?到底是政工干部出身,李明清考虑的问题,要远比一些单纯的军事指挥员多的多。
  尽管身后的王司令下达了那里也不去就在这里战斗,即便是打光了也不许后退一步的死命令。但李明清知道自己反击的实力是没有,打对攻的实力更没有,只能打阻击战减缓日军的反击势头。
  看着周边端着上了刺刀最新式的九九式步枪,在身后九九式轻机枪和九二式重机枪不计代价,一上来采取猪突战术疯狂突击的日军。李明清拎着自己的那支手枪,指挥归自己指挥的实际上也就一个加强连,五个建制排在拼命的抵抗。
  作为日军自明治维新后,第一批组建师团。历次参战,实际上战绩并不突出的第七师团在日军高层眼中,虽说不如第一师团和第二师团那么的重视,也不如第三、第五师团的所谓战功赫赫。
  但即便是历任师团长唯一出任过陆军大臣的上原勇作大将已经上了西天,眼下的第七师团在高层没有什么人照应,但因为历史悠久也颇受重视。远比战斗力更加强悍,但在上层始终无人照顾的第六师团,得到的照顾要多的多。
  每次换装新式武器,虽说大部分时间轮不到第一批,但是总是能赶到第二批换装新式武器。这个时候,日军刚刚正式装备的九九式步枪和轻机枪,即便重新组建的第二师团还没有来得及更换,第七师团已经全部完成了换装。
  而此战,关东军是将这个目前关东军建制内,装备最精良的第七师团作为绝对主力来使用。真正与第七师团交手之后,无论是王德耀还是李明清,都感觉出来这批日军的装备绝对不一般。
  尤其是加装了防火帽的九九式轻机枪,在配上日军子弹一贯使用无烟火棉作为发射药。其装备的轻机枪枪口焰,在夜间几乎是很难被发现。而且这些日军新式机枪的射击精度,极其高。这种机枪对于李明清和他的部下来说,威胁甚至比九二式重机枪还要高。
  这种机枪,只能从弹道和枪声判断他的大致位置。而这种事情,在眼下激战成一团的战场上,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尽管照明弹的带来光亮持续时间并不太长,但几乎每一颗照明弹上天,这种机枪都会给李明清的部下都有人倒在这种机枪的枪口之下。
  这种枪口在射击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火焰机枪。在战场上就像一个刺客一样,专门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在一旁下黑手。战斗刚一打响,李明清的三个连长之中两个,就倒在这种机枪的暗算下,一死一重伤。让本身就承受了相当大压力的李明清,几乎是欲哭无泪。
  第1280章 岌岌可危
  再加上日军掷弹筒的威胁,几乎是刚一交手,兵力就不足的李明清就陷入苦战。日军几乎是刚一开始,就打算一鼓作气,而采取全线压上。机枪、掷弹筒像暴风骤雨一样,向李明清这边打过来。
  同时在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之下,日军步兵几乎是全线压上,一波接一波的发起突击。正面的攻势被打退,就从侧翼迂回突击。一波的攻势被打垮,第二波攻势接踵而至。连续的波浪式猪突战术,给李明清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而弹药不足的李明清,甚至机枪都不敢打连发。为了尽可能的节省弹药,他只能将日军放到一百米以内。而这种情况,却是他最不愿意发生的。在一百米的距离,日军掷弹筒对于机枪的威胁简直是太大了。
  即便是夜战之中,这个距离日军掷弹筒几乎也是百发百中。尤其是在机枪的枪口火焰这么明显的情况之下,日军掷弹筒手给他部下的机枪,带来的威胁可谓是相当的致命。而日军一个小队,就装备有两个掷弹筒。
  很明显当面的日军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之下,将这些掷弹筒当成了迫击炮使用,还各自分工有序。有的专门压制机枪,有的负责步兵集群。二十八联队参战各个步兵中队集中使用掷弹筒,给李明清带来了几乎比正面日军发起的集群攻击还要致命的危险。
  与之前的混战相比,这场成为今天夜里整个阿鲁科尔沁旗北面战场上,最激烈,也是唯一一场硬碰硬的正面作战,打的是相当的残酷。面对着日军一个大队,四个步兵中队的进攻,李明清指挥手中五个建制排,在仅有的三挺重机枪的掩护之下,拼命的顽抗着。
  至于手中仅有六枚炮弹的那两门六零炮,在他认为还没有到最危险的时刻,轻易是绝对不能动用的。只有三千发重机枪子弹,只要打光了那三挺重机枪就成了一堆废铁。如果匆忙的将这仅有的六枚炮弹全部消耗掉,那么手中不多的支援武器也就将全部报废。本身兵力不足,在失去全部支援火力,阵地还能守住吗?
  兵力上的绝对劣势,以及日军上来便投入全部兵力形成的几乎不分主次集团攻击,让李明清自战斗打响一开始便陷入左支右撑的境地,战斗打的极其艰苦。一交手,李明清便感觉到压力极大。
  唯一让他有些欣慰一些的是,日军虽说疯狂了一些,但是除了几挺重机枪,以及数量较多的新式轻机枪和掷弹筒之外,几乎也没有什么炮火支援。有着三挺重机枪、两门六零炮的李明清,表面上看似乎还在火力上占据了那么一点点的便宜。
  但这个便宜,在第二十八联队这种日军老牌师团下属的步兵联队的老兵面前,却是并不太好占。战斗打响不到十分钟,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就被日军即便是在夜间也打的奇准的掷弹筒给敲掉。
  部队新兵多,投入战斗也相当的匆忙。战斗打响之前轻重机枪几乎没有任何防护的阵地可以利用,也没有时间去修建阵地。在这场战斗打响之时,轻重机枪只能利用地形来设置阵地。甚至只是草草的挖了一个散兵坑,作为机枪阵地。
  而部队之中新兵数量又多,缺乏在日军兵力占据优势时候的应对经验,尤其是应对掷弹筒的经验。真正的战场经验,只能通过战场来获得。但第一次参战便打这种战斗,对于这个团来说的确有些强人所难了。
  从吃肉一下子变成了啃骨头,对于一支新编成的,新兵占了很大部分的部队来说是相当大的考验。尤其还是在兵力对比,相当悬殊的情况之下。当初王光宇将这两个团,放在阿鲁科尔沁旗一线,也就是让他们在重炮和航空兵的掩护之下学习战争。
  结果王德耀这一手,将在优势炮火掩护之下的比较轻松一些的防御战,直接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血战。这种考验,对于一支新部队来说,没有当场崩溃便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这种压力,就算老部队扛着也很吃力的。
  尽管在战斗打响之前,包括李明清在内的各级干部,都再三强调轻机枪战斗之中一定要注意转移阵地,重机枪尽管再三叮嘱不要打连发,尽可能的节省子弹,机枪阵地的部署一定要成交替掩护设置。要尽可能多的转移阵地,别被日军掷弹筒手盯上。
  如果他手中的六零炮弹数量充足,他自然不用担心。六零炮是日军掷弹筒最针锋相对的武器,也是对其威胁最大的武器。相对于只有五十毫米的掷弹筒来说,六零炮无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远非掷弹筒可以相比的。
  如果他手中有主力部队那样,可以高平两用的高射机枪他也不用担心。这种机枪平射的火力密度和距离,足够将日军掷弹筒手赶出他的射界。哪怕是部队中,老兵的数量再多一些,他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担忧。
  但眼下他只能叮嘱那些新兵蛋子的机枪手,要尽可能多的转移阵地。机枪火力,一定要形成相互掩护。尽管再三叮嘱,并尽可能的将机枪交给老兵使用,结果却是仍旧在战斗打响之后不久,便遭遇到了毒手。
  一挺自战斗打响一直没有转移阵地的重机枪,被日军两个掷弹筒手,即便是在夜间也不用进行任何修正的三发榴弹准确的命中。而同样打起来之后,便什么什么都不管,忘记转移阵地的两挺轻机枪,也被掷弹筒给炸坏。
  如果说之前的混战,还体现不出来部队之中新兵过多的影响。但是真正的硬碰硬一开打,就体现出来新兵与老兵在素质上的差距了。掌握在老兵手中的两挺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打的又准又狠。不仅有效的避开了掷弹筒的威胁,还以精准的点射,几乎不用照明弹,便可以准确的覆盖日军的攻击集群。
  而且在轻机枪的掩护之下,打光一个弹排就立即转移阵地,决不再一个地方待五分钟以上的时间。虽说这么做使得火力压制经常中断,但毕竟保住了最重要的压制武器。而且这些重机枪放在老兵手中,可以掌握好射击与转移的节奏。即便短暂的中断火力,但只要转移到新的阵地,马上就可以重新压制住日军的攻势。
  战斗打响之前,李明清不顾前沿的压力,专门给每挺重机枪配备了两个战士。这两个战士,除了用步枪掩护重机枪之外,就是专门为了帮助笨重一些的重机枪转移阵地。有经验的老兵,保存住机枪自然是没有问题。
  老兵使用的轻机枪,也是只在一个地方打几分钟,甚至只打光一个弹匣之后,便立即转移阵地,防的就是日军的掷弹筒手。机枪射速快,枪口火焰明显,即便是在夜间也不难寻找到目标。
  日军的掷弹筒手,都是清一色的老兵。即便在夜间作战,寻找到机枪阵地也不是什么难事。这玩意发射又不需要任何的阵地,加起来就能打。通常都是榴弹落到脑袋顶上了,你才知道这玩意打过来了。频繁一些的转移阵地,就成了对付这鬼玩意的最好办法。老兵应对掷弹筒,都有在战场上用鲜血换回的经验。
  相比之下新兵就不行了,尽管之前已经进行过类似的训练。但是基本上打起来,就什么都不顾。由新兵操作的两挺轻机枪、一挺重机枪,在战斗打响不到十分钟,就被日军掷弹筒给打掉。
  十分钟之内便失去了三分之一火力的李明清,一下子便感觉到了压力大增。在他对面的一木清直眼光何等老道,战斗打响几分钟之后便明显看出来,当面守军能摆在一线的兵力并不多。而最大的火力支援,便是这三挺重机枪。
  只要敲掉了这三挺重机枪,眼前抗联临时构建的防线便可以轻易的击溃。所以他立即将手头兵力所有的掷弹筒的一半,将近十个都集中了起来,调过来专门压制抗联的机枪火力。这个战术虽说阴损了一点,但也正符合日本人的个性,同时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不仅让李明清的火力减少了三分之一,还打的剩下的两挺重机枪转移阵地的次数更加的频繁。火力中断的次数增加了许多,甚至射击三两分钟就要转移体阵地,极大的降低了压制日军攻击集群的火力。
  而另一半专门提供火力掩护的十个掷弹筒,一度将李明瑞的部下给驱赶成只能以战斗小组的形势作战。日军二十八联队参战的都是清一色老兵,战场经验极其丰富。不依靠照明弹,仅仅依靠对面守军的枪声与弹道,就可以清晰的判断出守军那里人多。其掷弹筒打的又准又狠,那里守军数量多就炸那里。
  日军新式轻机枪点射,加上掷弹筒集团使用的战术,以及不计伤亡代价,以中队为建制的反复冲击。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多次突破李明清的防线。其中有两次,差一点没有造成李明清的防线全线崩溃。
  后边打红了眼的一木清直,根本就不在乎伤亡数字。一个中队打残了,换上一个中队继续攻击。正面进攻,与侧翼迂回配合,拼命的挤压。正面不足五百米的宽度,一次就投入一个中队的兵力。一个小时的战斗,攻击力度就从来没有下降过。
  如果不是李明清将部队中的老兵集中起来一部分,并尽可能的调整了一部分冲锋枪和手枪,组成兵力再一个加强班的救火队,由一个排长指挥专门用来堵塞漏洞。并当机立断当场枪毙了两个意志动摇,在少量日军冲进阵地时候向后退的新兵,刹住新兵的恐慌情绪。他的防线,恐怕在半小时的时候就崩溃了。
  李明清以这个加强班全部伤亡和自己违反纪律为代价,保证了阵地不失。但他手中本就不多的老兵,也基本上消耗一空。没有了老兵作为骨干支撑,再加上连排干部的伤亡越来越大,他的阵地形势更加岌岌可危。
  第1281章 玉石俱焚
  只是他虽然保住了阵地,没有最终崩溃。但在他的对面,同样死战不退的日军却是已经在他的前沿,打下了不少的钉子。其中距离他的主阵地不足三十米处的一个最大一个钉子,用战死的日军尸体垒成的简易工事后面,足足有埋藏着日军的一个小队。
  而剩下的几个钉子,每个至少也有十多个日军。这些日军在轻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之下,死死的钉在前沿,已经做好一切准备给眼前抗联已经不多的守军,在最关键的时刻,来上最致命的一击。以图在一举将眼前的抗联部队全歼,打掉这个战场上的抗联最高指挥部。
  面对着钉在自己眼前,最近距离还不足三十米的这些钉子,李明清现在却没有那个实力打一个战术反击将他们全部拔掉。只能让他们在那里钉着,随时可能给自己来上最致命的一击却无可奈何。
  而对于李明清来说,最要命的不仅仅是日军现在已经在他的前沿阵地前面钉上了不少的钉子。而是他此刻仅剩的一挺本身子弹就不多的重机枪,此时因为之前的战斗中面对日军潮水一样攻势,早就将节省子弹的念头丢到脑后,本就不多的弹药已经消耗一空。
  在日军掷弹筒的全力压制之下,在战斗之中李明清又丢掉了一挺重机枪。一个小时的激战下来,他只剩下了一挺此刻已经没有了一发重机枪弹的弹药。尽管他派出了仅存几个老兵,利用日军攻击极少的间隙,从阵地前的日军尸体收集了不少的七七毫米子弹。
  原本他以为日军这种步枪也是七七口径的,自己手中的九二式重机枪应该可以勉强的使用。但当这些子弹拿回来之后,他才哭笑不得的发现。这些同样日本人知道的七七口径的子弹,却是无法在自己仅剩的这挺九二式重机枪上使用。
  原本他还以为都是七七口径子弹,又都是日本人生产的子弹,这些日军新式步机枪使用的七七口径子弹,能与九二式重机枪通用。结果那里想得到,被自己派出去收集弹药的两个老兵付出一死一伤代价,收集来的这千余发七七子弹,九二重机枪根本就用不了。
  因为抗联之中一直讲究轻武器弹药口径通用化,就算之前枪械口径很杂,但也至少一个部队之中尽可能的口径统一。如果全部装备七九口径的武器,那么所有的武器都是七九的。如果是六五日式口径的,全部的武器都是六五式的口径。
  除了重机枪,因为数量的原因口径相对杂乱之外,其余的轻武器弹药都是尽可能做到通用的。即便是口径繁杂的重机枪,也尽可能的使用波兰的七九口径,日式的七七口径和法制的八毫米口径这三种数量最多的机枪。
  其余少量的苏制口径重机枪,虽说弹药获取来源有保证,但因为数量的原因,也尽可能的不用。他那里想到,日军自己生产的两种七七口径的子弹不通用不说,口径还是一模一样的。收集来的上千发子弹,九二式重机枪使用不了。
  而没有了重机枪的火力支撑,仅凭仅剩的三挺法国造m一九二二式轻机枪,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顶得住日军再一次的进攻。而且这仅剩的三挺法国造的轻机枪眼下剩余的弹药,也已经所剩无几了。只有一挺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日军新式轻机枪,弹药还相对充足。
  看着阵地上已经剩余的不到一半兵力,再看了看此刻就隐蔽在自己身后,依旧沉默的王德耀和他身边最后一个连的部队。已经做好最坏准备的李明清,还是没有张口请求增援。他知道战斗打到这个份上,王司令还未增援,就是认为还没有到最关键的时刻。
  虽然是政工干部,但此刻的李明清已经明白了王德耀的想法。王司令这是拿着自己和自己的部下,当做一个专门给日军放血的血槽。让自己尽最大可能的削弱日军的战斗力和兵力,以便他在最关键的时刻投入他身边的那支生力军一举奠定胜负。
  李明清看着自己阵地之前遍地的日军尸体,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的部队的确快要打光了,但日军倒在自己阵地前的也至少在一个多中队。但自己周边,至少还有两个日军中队。也就是说,想要达到王德耀的要求,自己还得要坚持。
  但眼下部队已经打残,所有的轻重机枪眼下只剩下三挺子弹加一起也不足一百发的轻机枪,手榴弹也消耗一空。至于那六发被他留作最后杀手锏的六零炮弹,则早在十分钟最前,日军最后一次冲锋的时候,就已经打光了。
  如果不是被自己留在最后关键时刻使用的这六发六零炮弹,自己的阵地恐怕十分钟之前就丢掉了。但最后的一点压制火力,也已经打光的。现在只能依靠步枪和几支还有子弹的冲锋枪的自己,还能坚持到王司令要求的那个时候吗?
  几次亲自参加与冲进自己阵地日军肉搏,此刻手中的手枪子弹早就已经打光的李明清。将自己担任连指导员时候,上级配发的这支防苏军tt手枪的手枪拆卸开来,将零件散着丢掉。又拿起一支缴获的日军新式步枪,压上一个弹夹,又上好刺刀之后。
  将文件包摘了下来,拿出一张纸来快速的纪录着战场上每一个干部、战士的姓名。他的记忆力相当的不错,无论牺牲还是活着的,他将一个个的名字都纪录了下来。就连那两个因为畏缩不前,想要当逃兵而被让亲手击毙的逃兵的名字他都写上了。
  他知道,日军下一次的进攻绝对会是全力以赴。对于自己来说,如果王司令那边还认为没有到最后时刻,再不发起攻击的话,那么自己也就没有下一次了。自己手中的两个连,虽说是拼凑起来的,自己真正的部下只有一个连。
  但在这一战之中,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因为不是一个建制而不服从指挥。现在不管他们是哪个营,或是那个团的部队,都是自己的部下。他不管是临时的部下,还是真正的部下,他不能让自己的这些战士,成为失踪的人员,连一个烈士称号都无法得到。
  至于那两个逃兵,李明清还是把他们的名字也记录了下来,也算是一个小私心吧。这两个人虽说因为试图逃跑,死在了自己的枪下。但他们毕竟是自己手下的战士,将他们写上,他们的家属会因为他们成为烈士,而受到地方政府的优待。
  逃兵的事情如果传出去,不仅他们的家属会脸上无光,一些待遇也无法得到。现在李明清想想,如果不是当时形势危急,一个人动摇可能会引起全线动摇。自己为了保证阵地安全,也不会下这样的狠手。
  两条自己人的生命,就这么倒在自己的枪口之下,李明清也多少有些后悔自己处理的太重了。只是现在人已经死了,也就不要太过于纠缠末节了,还是看活人吧。这两个阿城入伍的新兵,家属还在根据地内。自己这么做,可以让他们享受到烈属的待遇,也算是一种补偿吧。
  写完所有人的名字,又仔细检查一遍发现没有遗漏后,他没有叫步话机通讯员,而是将跟着自己行动的营部文书叫了过来。李明清费力的将被日军刺刀划伤的左腿摆正,将手中的纸条交给文书:“你马上把这个送到后面王司令那里告诉他,我已经尽力了。至于其他的,我只能说一句对不起了。”
  “这些人是今天所有在这里,已经牺牲或是将要牺牲人的名单。我没有办法转交给上面了。请王司令在战斗结束之后,交给上级和地方政府。你告诉王司令,今天我会和所有的兄弟们,一起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永远属于抗联,属于我们。”
  将纸条硬塞到不想走的文书手中,将眼睛通红的文书赶走。李明清一把拽过步谈机员,直接将他背上的步谈机拽了下来,让步谈机员将频率调到与炮兵联络的频段后,拿过送话器直接开口呼叫所有的炮兵。
  无论是身后一直因为两军几乎全部搅在一起,而无法开炮的一五五榴弹炮和一二二火箭炮,以及七十五毫米野炮,一百五十毫米重迫击炮。还是跟随部队冲杀,此时却不知道冲到哪里去的一零七火箭炮,团属八二迫击炮。
  他直接用明语开始呼叫,并一遍遍的报上自己所在的坐标。之前的战斗之中,形势在危急他也没有敢呼叫炮兵支援。因为战场上实在太乱套了,除非以自己阵地作为坐标,火力覆盖控制在周边二百米的距离之内。
  否则出膛的炮弹落下来,弄不好会落在自己左右两边,现在还在激战的战场上。而在向外一些,他就不知道支援炮火会落到自己人头上,还是日军的头上了。自己这里,不过是整个战场上的一个小核心,周边五百米的距离之内,还有多处正在激战中。
  而就在此刻,自己眼前这股日军身后不到一千米的地方,就有枪炮声传来。两翼五六百米处,也正在激战之中。而且传过来的枪炮声,有越来越密集的趋势。也就说明,那边有自己人的部队正在拼命向自己靠拢,只可惜自己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这是让李明清之前无论形势再吃紧,也一直不敢呼叫炮兵火力支援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一发炮弹落下来,是死的自己人多还是日军多。一发一二二火箭炮的覆盖范围就有一个足球场大,如果一发炮弹打偏了,那么倒霉的不仅仅是日军,还有自己人。
  投鼠忌器的结果,就是只能将所有的压力,都由自己来背。但在眼下,阵地既然已经即将守不住了,那么就也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以自己阵地为中心,那么对周边还在激战的兄弟部队,带来的误伤也会最小化。只不过现在还在阵地上的这些人,就有可能?
  但形势逼人,只要能保住阵地不失,给日军最大的杀伤,达到王德耀所要求的态势,玉石俱焚他并不在乎。而且玉石俱焚,也是他眼下唯一能够选择的,也是唯一能够做到的。因为他清楚,下一次的攻击对于自己来说,将会是致命的。
  第1282章 是群殴还是单挑
  李明清知道虽说被冲散,此时不知道运动到哪里去的队属炮兵不见得能联系上。即便联系上恐怕在这种情况之下自身也处于困境的他们,也不一定有能力能为自己提供火力支援。最起码自己留在后面那个成为全军攻击梗阻的小山包那边的炮兵,这个时候是没有能力支援自己的。
  但是他却肯定的知道,身后的重炮兵肯定是能联系上,而且也有能力按照自己要求的去做。之前他们一直没有开火,就是因为自己与日军靠的过近,以及战场上过于的混乱局面而投鼠忌器。当初是当初,至于现在是现在。战斗已经打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就无所忌讳了。
  一把推开因为他严重危险纪律使用明语呼叫,而试图过来抢夺送话器,让他转为暗语的步谈机员。李明清在送话器中直接报上自己阵地的方位、坐标,他报出的射击校正点,以及火力覆盖的中心,就在他们自己阵地上。
  也就是说他要求的所谓炮火支援,是无差别炮击。这阵子炮击过后,自己阵地上仅剩的这些人,还能剩下多少人还能站起来,他自己也不知道。现在他只知道,阵地绝对不能丢,而自己也会和兄弟们一直在一起的。
  发送完毕坐标,李明清一字一句在送话器中对着所有能联络上的炮兵道:“向我开炮,不要有任何的犹豫,立即向我们的阵地开炮。集中全部的火力,向我们的阵地开炮。炸点的中心,就在我的阵地上。以我的阵地为核心,向东、东南和西南三个方向,五百米的距离之内实施覆盖射击。”
  李明清之前上报的炮兵射击坐标虽说不懂得,但是他最后的这句向我开炮的话,让周边所有的人都愣了。不用他解释,几乎所有的人都明白教导员这是要玉石俱焚了。这一阵子炮弹下来,日军固然是要受到重创。但自己的阵地上还剩下的这些人,还能剩下几个?
  如果说没有参加过实战的新兵,对李明清这么做的后果,还不是太过于清楚。但是此时阵地上仅剩下的几个干部和老兵,却是清醒的知道他这么做会是一个是什么结果。一个一二二火箭炮连的火力覆盖范围,足以将整个阵地炸个底朝天。就凭此刻阵地上这点简易的工事,一二二火箭炮连一个齐射,绝对是鸡犬不留。
  但这些清楚的知道后果的干部和老兵,对于李明清的这个玉石俱焚的决定,却是谁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这些人都知道,不是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这种玉石俱焚的决定,是谁也不会下的,因为那无异于是自杀一样的举动。
  但眼下兵力已经所剩无几,几乎失去任何火力支援的阵地,几乎已经无法在承受日军任何一次的攻击了。单凭单发步枪是阻止不了日军这种波浪式攻击的,而拼刺刀的结果在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不用打结果也就注定了。与其白白的牺牲,还不如多拽几个鬼子垫背。
  听着周边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依旧还在密集响着的枪炮声。阵地上无论是新兵,还是仅存的老兵都没有说话。他们知道,如果不是形势已经到了危急的地步,他们的教导员是不会下这个决心的。既然下了,那么就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