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旧金山往事> 第221章 生机勃勃

第221章 生机勃勃

  刚从计划经济过渡改革没几年,以前东西靠分配,工分等于钱,现在开放了,学习市场经济,第一批创业者们还没积累出足够的本钱。
  这便导致陈林芝这个外来户,以上亿身价回到祖国,简直像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亿元户”三个字光是听见,都能让人浑身一哆嗦,难怪高博学四处扯他虎皮当大旗,地位确实高到吓人,更别提拥有的还是美金。
  准确来说陈林芝身价足有六千万美金,搁在黑市兑换成人民币,大概相当于四五个亿元户那么多,以至于陈林芝自己都有种“一览众山小”的飘飘然感觉。
  当然了,人们手头没钱,不代表官方也没钱,资源、土地、工厂、技术这些都是钱,正应了那句国富民穷,生活物资还难以保障,造成的结果是人们想买辆自行车都要凭借计划经济体系内的票据,现状实在跟不上人们日益增常的物质文化需求了。
  多方面矛盾凸显出来,改革势在必行,轰轰烈烈,由于起点太低,发展速度自然很快。
  根据陈林芝得到的第一手消息,内地去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百分之十三以上,至此接连三年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1984年更是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十五!
  民营经济的说法随着私营企业的出现而诞生,却还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料想应该会非常可观。
  各个经济特区都在推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就导致陈林芝地位极高,通关放行属于小事,本来就只是拦路查黑车、查投机倒把和夹带走私而已,没人愿意因此得罪一位大老远跑来送外汇的外宾。
  接下来接连遇到一次查走私车,也凭借护照顺利放行,高博学似乎很享受吹捧陈林芝所带来的满足,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认识一位亿元户。
  这让陈林芝不得不怀疑,高博学究竟受到过怎样的刺激,为什么如此装x,分明是合法买来的汽车,记录车牌和身份证、车架号就行……
  已经开进鹏城郊区,泥墙的农村房子比较常见。
  陈林芝问道:“一路上好几个关卡,发生大事了?”
  “谈不上大事吧,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变多了,流进来大批走私商品、走私汽车,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有送人去通关口岸的黑车,属于投机倒把,即使是摩托车也不行,除非做好事不收钱。像这样的严查经常遇到,我们当地人早就习惯了,时不时就遇到没有通行证的偷渡者被抓走遣返,整个鹏城几乎都被铁丝网围起来,地下被人挖出不少地道。”
  高博学说话时候有点沾沾自喜,他作为本地人,先天就占据着优势,这年头普通人想来经济特区闯荡,真心不容易。
  在境内去某个地方还需要通行证,算是目前的一大特色,陈林芝上回过来就听说了些,现在听来还是觉得有意思。
  特区能赚钱的消息广为流传,导致近几个月涌来经济特区的人数一下子爆增,因此惹出不少乱子,被严查也正常,总体来看各个试验田麻烦不少,但都还算成功,听高博学所说许多内陆省市已经坐不住了。
  陈林芝欣喜于这种变化,望着车窗外大片未来寸土寸金的农田,说道:“估计将成熟经验往全国推广,属于迟早的事了,村集体能当个体户做生意,个人也开始做生意,一下子就能把市场和经济盘活。”
  “难说,风向经常发生变化,究竟往哪边吹还不一定,我老子最近没少因为生意被抢走而发火,其他行业也都一样,有些国营厂子都快支撑不下去了。”高博学希望越来越好,可终究不能拍板做决定,从全国范围看还有许多麻烦解决不了。
  陈林芝淡定回道:“相信我,回不去了,大变革肯定会引起诸多矛盾,总体来看好处大于坏处,大锅饭会被砸掉,铁饭碗也不那么铁,既然一批公有制企业不够先进,被淘汰有什么问题?市场经济,交由市场来决定,只要我们能抓住机遇,下半辈子就都不用为生计发愁。”
  “借你吉言,不过你已经不用为生计发愁了吧?”
  “谁会嫌钱多呢?我一直想要艘游艇,小尺寸的不想要,大型游艇又舍不得买。”陈林芝耸肩道,不仅只是游艇,还有私人飞机、全球知名的艺术品,胃口总在不断变大,远没有到知足的地步。
  ……
  每次陈林芝和高博学见面,总会针对时下大环境进行讨论。
  倒不是两人相处没话可说,而是内地的发展和变革速度太快,往往几个月时间就会产生巨大变化,有些旧政策被废除,推出更合适的新政,整个社会同样加速变革,朝着未知的方向前进。
  多聊聊相关话题,能够帮助双方梳理思绪,尤其是在高博学来陈林芝手底下工作的情况下,总该明白老板究竟怎么想,免得因为联系沟通不便弄出差错,高博学可相当在意这份好工作。
  正是由于一直在改变,使得永远不会缺少可聊的话题。
  听陈林芝说起近期的新闻内容,高博学敏锐发现原来他一直盯着这边,下意识以为虽然前几个月沟通少,是因为老板在忙其他事,实际上只是陈林芝在港城临时抱佛脚罢了,远没有高博学想象中那么认真努力。
  距离首次来鹏城,差不多过去一年时间,道路两旁的景观变化不大,商店数量却明显增多,川菜馆、包子铺、凉皮店、杂货摊、水果店,热闹非凡。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只要口碑别太差,生意总不至于惨到哪去。
  助理保罗首次来到内地,以前只去过新加坡、港城等地,他小时候在费城长大,后来又搬去洛杉矶定居,都是大城市,此时此刻有种陈林芝跑来挣穷人钱财的错觉,俨然将新老板当作奸商看待。
  保罗很不理解,在华尔街都小有名气的金融家艾伦·陈,干嘛非得跑来这种破旧老城创业,途中他旁听不少交谈内容,分明都听得懂,却难以搞明白什么是华夏特色、什么是经济特区等等,诸多词汇宛如天书。
  单靠眼睛看,保罗只知道这地方挺落后,街边大量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好像都不富裕,因此更加不理解,在金融市场上挣过大钱的老板,怎么莫名其妙看上了这片市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