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锦衣卫关系户> 锦衣卫关系户 第31节

锦衣卫关系户 第31节

  对不对的,包三儿该勾搭的还是要勾搭,他难得遇上这样的机会,不赶紧的多埋几个雷,谁知道还有没有下次?
  “自打先帝开关,咱们和北面少了战事,边关那儿生意就开始兴起来了,往来商户很是不少。羊毛这样的生意,这会儿是没人想到怎么挣,等着有人起了头……只要和银子有关,那自来就没什么笨蛋。这位爷,您要是北面没人帮着遮掩一二,怕是最多就能吃个头汤,连着第二茬机会都不会有。大冬天可正是北面牛羊什么的,最容易冻死的时节,从肉到皮子,再到羊毛,山西那边的大商贾天时地利人和都不缺,只要来个统统吃下,你说,别人还能有什么盼头?除非在别的军镇收。可先帝只在大同开关,别处……”
  包三儿这话说的实在吧,便是心里哆嗦的张诚也不得不承认是实在话。如若他们真的只是京城的富贵人家,那想做这个生意,还真未必能争过那些坐地户。可他们是寻常人吗?
  张诚眼尾往皇帝那儿一扫,见着自家主子眼睛里那闪闪的光,心里一晒。
  他们自然不是的,甚至只要皇帝愿意,哪怕是天边,也能用自己人,将生意截下来。而这会儿看皇帝的表情,显然很愿意。
  “听着是挺有理,可为了这么一个生意走关系……总觉得有些大材小用呀。”
  不是装遇上的吗?怎么这会儿就忘了?开始帮着说话了?唉,公公唉,您这人设维持的不够细致呀,得敬业知道不?你这样我装看不到很难的。
  “公公也感兴趣?”
  “杂家这样的想插手挣钱是不能的,可当个故事听不也挺有趣?”
  很好,人设重新立住了,脑子够快,有前途。
  “也是,咱们这样八辈子都未必出京城的,也就能当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说个热闹了。”
  “热闹多好,闲坐着也是闲坐着,听多了,杂家还能回宫当会说书的呢。”
  这理由可以!包三儿笑着用余光去看张诚捂着嘴八卦的表情,心里再给了个赞。
  “那行,我就继续说,像是您说的,闲着也是闲着。”
  “唉,您说,您说。”
  “咱们京城有多少人,公公可知道?”
  “百万是有的。”
  “是啊,百万,这百万中平民百姓占了多少?”
  “这,京中衙门多,官员多,百姓比例比他处应该低些,五成,或是六成吧。”
  唉,这公公,眼界有,心思也细,可有些事儿看的却并不明白。
  “底层官员是不少,可咱们大明官员的俸禄不说和宋比,历朝历代都是最低的。即便有投献的土地租子可以做补充,三节两寿的好处可以拿,可京城开销也大啊!各种人情往来就能让人急白头发。给上峰送礼能是差的额?同僚之间能跌了体面?一次一二十两都是抠唆的了,一二百都不在少数。所以啊,底层官吏真说起来,走出来的时候体面或许不差,真说到内里……可未必比普通小富户人家有钱。”
  这个答案让皇帝多少有点尴尬,可这会儿他一个字都不想说,只想听包三儿说理由。想听听为啥这挣钱还和百姓有钱没钱有关系。
  “官员除了官服,家常衣裳能少了去?没钱,那不也得寻实惠的?若是这么算,公公唉,这毛毡衣裳若是真能兴起来,怕是京城七到八成的人都需要。甚至勋贵人家仆妇都少不得置办,毕竟能省钱谁也不会愿意多花钱不是?这么一来,你们说,这需求有多少?那需求多了,哪怕一件只挣一个钱,又该是如何大的买卖?”
  理是这个理,可勋贵人家的仆妇和底层官员等同……这个雷埋的,皇帝心里又是一哽。
  等等这里头是不是还有个雷?投献?这个词他听先生说过,三节两寿也知道,可为啥包三儿说起的时候,那表情有点不对呢?总觉得有些嘲讽。
  “你说的倒是也有理。”
  张诚一句有理刚说完,后头的话还没出口,皇帝就抢先提出了问题。
  “京城居大不易,这是一定的,可走礼一次就要一二百……投献的银钱真能补上这样的开销?怎么听着有些吓人呢。”
  呵呵,就等你问这个了,这层盖子呀,包三儿可是等了很久了,就想着怎么揭开呢。
  “大明国库不丰,若非张阁老有才,善于谋国,如今怕是……那么这国库的银子去哪儿了呢?为什么明明人丁年年涨,开荒常常有,税赋却越来越不够用呢?”
  包三儿招手,让人送了一壶酒上来,咪上一口,摆出一脸我就是喝醉了随便说的模样。笑着说道:
  “这事儿原本不该是我这样的人考量的,没得吃着百姓的饭,操着阁老的心对吧,又没人给我俸禄。可是吧,我这人有个毛病,做工闲着的时候爱瞎想,又常和各处的锦衣卫探子们闲话,知道的多了,这想的也就杂了些,若是说错了,两位,权当是我喝醉了啊。”
  说话间包三儿眼睛眨也不眨的看向了两人,意思很明确,你们要是同意我这喝醉了随便说的,那我就说,要是不同意,那我就真胡说。
  包三儿架子搭的听好,也挺符合人设。虽然大明不以言论罪,可有几个普通人随便议论朝政的事儿?若是包三儿没有这警惕的模样,你说这两个会怎么想?
  他们这会儿其实没怎么想,可包三儿表现的这么明显,他们立马就想了。聪明人想的多,特别是靠着心眼灵活才爬上来的张诚,眼珠子一转,就自己给包三儿想出了理由。
  “包三爷怕是看中了杂家这身皮吧。可惜了,杂家也就是个不当事儿的,即使您有那为国为民的心呢,怕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是说包三儿想走内官的路线,混个官?这是个不错的理由,大明历来有这样的传统嘛,看看那些大太监的子侄,哪个是白身。特别他还是锦衣卫,本就是体制内,靠着这个关系往上爬就更容易了。
  “切,我是个手艺人,做好手艺,自有我的好处,往你们这漩涡里扑腾?没这本事,也没这能耐。就是吧,公公,我自来信奉衙门里头好修行。不过是酒后闲话,话赶话说到这里,若是有一天能因此救上几个人,那这功德,我可就白赚了。”
  不信,一个人做不合常理的事儿,不是为财就是为利,若是两样都不是,那必定是为权为名。为功德?骗谁呢?反正他们宫里没这样的人。
  不过这会儿为了哄他说出来,让自家主子听到想听的,张诚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附和道:
  “您倒是个有善心的,那咱们就且说且听?闲话嘛,说到哪儿是哪儿。”
  “先说那投献,要我说啊,咱们大明什么都好,就是读书人太多。”
  嚓,啥?读书人太多?这是什么不好?这儒家最想要的世界呀!
  皇帝眼睛都瞪圆了,下意识的扣了下耳朵,总觉的有些幻听。下意识的反问:
  “读书人多不好?”
  “读书人多是好,读书明理嘛。可读书人多了,免税的田地也多了呀。虽然自来咱们都是有规矩的,比如正德和嘉靖年间,就两次定下了规矩,举人免税好像一百还是二百来着。反正挺明白的。可这规矩……也就是些寒门出身的、没有靠山的、又没当上官的大概还守着,其他的……别处不说,江南好些县,都快没收税的地儿了。全在豪门贵胄名下,几千几万的,都是寻常的,几十万的都不在少数。”
  皇帝已经不是眼睛瞪圆了,而是嘴巴都长大了,心里就一个感觉,这不是朕知道的大明!!
  包三儿看到了他的模样,却半点眼神都没给。
  这就吓着了?既然放雷了,他就没打算让皇帝清醒着回宫,不好好震一震,那永远出不了京城的皇帝怕是还不知道大明危在旦夕呢。六十多年就要灭国啊!这根绳索不知道让包三儿憋气了多少时候,失眠了多少个晚上。这会儿不还给老朱家几分,什么时候还?等着和阎王爷吃酒的时候吗?
  “第二个,宗室多,我曾听人无意中说起,咱们大明宗室光是记名的宗室册子就已经要三间屋子来装啦,十多万哦,你们说,这俸禄,这封地赐田该是多少?这些不影响税赋?不影响国库?”
  皇帝的嘴角再抽抽,这个他知道,张先生也说了好几回,可这事儿有什么法子呢?难道让他下旨让老朱家的宗亲们别生太多?多子多孙多福气的年代里,他敢下这个旨,下头的人就敢喊他昏君。
  “第三个,贪腐的多,老话怎么说来着?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这天下就能大治?呵呵,咱们啊,那是文武一起来,或是合作,或是争抢,反正没几个干净的。不信,看九边的饷银从拨款到兵士拿到手里少了多少就知道了。为此,那固执守旧,迂腐的连着亲闺女都能砍,让虎毒不食子差点成了笑话的海瑞都成了奇葩了。”
  皇帝的脸色猛地就是一黑,这个他能不知道?哪怕再耳聋呢,心下也有个大概,只是他如今实在是鞭长莫及罢了。朝廷,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只能严守着不至于让九边闹起来的程度。
  只是这么一想,张先生的变法……又重了几分。钱,朝廷到处都要钱啊!
  “第四,派系太多。唉,有时候听着外头那些读书人嚷嚷我都纳闷,都是读着圣贤书考出来的,劲往一起使不行吗?你争我斗到不坑死别人不罢手,就那么重要?这兜来兜去的,到最后吃亏的是谁?还不是朝廷?一两银子能干的事儿,不让他们折腾到十两就不算完,这都什么事儿哦。”
  这个皇帝就更不能说话了,这涉及到朝堂的平衡,若是真的都一个声音,那他这皇帝还安全?就是如今他对张先生一百个敬重,也不敢这么来,还得偶尔对张先生的对头表示一下重视呢。
  不过这包三儿……皇帝看向包三儿的眼神变了,一种深沉的让人看不透的注视,让包三儿背心紧了紧。他知道,自己说多了,说的皇帝起疑了。可他能不说?难得的机会,或许也可以说是唯一的机会,他真的不想错过。
  “怎么不说了?可还有?我这正听得入迷呢,再是想不到,这样一个小小的食铺里,竟是还有你这样的贤才。”
  “贤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有些事儿,不是贤才其实也能看清,只看你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用什么样的心去看而已。”
  说完这一句,包三儿就开始打起了酒嗝,半真半假,半醉半清醒的嘟囔了一句:
  “张阁老明知历来变法的不得好死,却依然逆行而上。将日子过的,像是每一天都是最后一日般,却依然不改初衷。我这样的小人物……没这样的胆气,更不敢得罪那么多大人们,说说酒话而已,这也算是贤才?”
  最后一句自嘲,听着都有了几分哭腔,一时倒是让皇帝不知道包三儿是真醉还是假醉了。可这历来变法不得好死……这根刺倒是戳中了皇帝的心。
  再敬重张先生,作为皇帝,天然的就对权相的身份地位充满了警惕。虽然现在没想过今后如何,可将来……自己真的会让先生不得好死吗?扪心自问,皇帝看向自己的内心深处,那个答案有些让他不敢直视。
  ……
  回到皇宫的皇帝脸色已经平静了下来,坐在大大的书案后头,闭着眼睛什么都没说,可这无声的压力却让张诚整个人都紧绷着,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张伴伴。”
  许久,上头终于传来了皇帝的声音,带着几分缥缈,带着几分凛冽。张诚一个激灵,直接就跪了下去。
  “奴婢在。”
  “你知道朕想知道什么,还不去查?”
  “喏。”
  张诚起身就准备后退,不想人才走了几步,上头的声音就又来了。
  “等等,那包三儿,再查一遍。”
  “遵旨。”
  走出宫室,张诚才发现自己额头全是汉,大冬天的,后背上的衣裳都已汗湿的贴到了肉上。伴君如伴虎,果然不假。
  招过一旁的小太监,让他喊人。张诚回头再看那宫门,总觉得这门像是猛虎张开了血盆大口一般,让人心惊肉跳。
  他的皇帝主子呀,真的是长大了,有了一国之君的威仪,也有了帝王的凌厉。
  第44章 年前大单
  借着酒醉的名头端坐着不动,目送那两颗大雷离开食铺,包三儿自己也一样一身的冷汗。只是这会儿还不是表现出来的时候,谁知道后头有没有留着眼睛呢,所以他依然撑着那半醉的模样,托着腮木愣愣的坐在那里,眼神明显没有焦距。
  他没有焦距,可整个食肆里的人焦距却相当的统一,基本全在看着包三儿。这会儿是午饭后的时间,食铺除了干活的就没有一个客人,十分的空旷,这样的环境下,即使包三儿说的话声音都不大,却依然让离着近便些的伙计们将他的话听了个大概。
  即便是这些人都没读过书,不懂朝堂呢,可就像包三儿自己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活的时间长了,好坏总是能听出来的,自家这东家……被那位公子称贤才难道错了?最起码在他们这些底层的人看来,能在喝醉后还如此条理清楚,说的他们这些什么都不懂的,都能明白几分,那就是有才,大大的有才。
  带着看贤才的心再去看包三儿,这些人的眼睛里那真是满满的都是敬畏,可这份敬畏……这会儿让包三儿那是相当的着急啊。
  他都在这儿坐了好一会儿了,怎么就没有一个有点眼色,将他扶到里头去?这样装醉也是很费力气的好不!他都有点撑不住表情了。
  关键时刻还是得看老韩头啊!就在包三儿这托着脑袋的手臂开始发酸,开始琢磨是不是该换个姿势的时候,老韩头开始招呼武家老二了。
  “赶紧来搭把手,将三爷扶回去。”
  一句话总算是将这屋子里有点拘束的人惊醒了,不但是武家老二过来了,就是大眼睛等几个孩子,也慌手慌脚的跑了过来,帮着搭手。
  有人搭手,包三儿又不是真醉,半真半假的借了点力,很容易的就被几个人弄到了工作间的炕上。
  人躺在热乎乎的炕上,让热气那么一熏,刚才还觉得没什么的包三儿这会儿是真感觉到了几分晕眩,许是后劲上来了?眼皮子都开始发沉了,整个人都开始恍惚起来。
  而就在他恍惚的好像快上天的时候,耳朵边却半点都不安生,杂乱的说话传了过来。
  “三爷?三爷?”
  “怎么样,韩爷爷,三爷睡着了?”
  “睡着了,成了,你们先回去忙乎吧。一会儿就该忙起来了,不用在这里待着,有我呢。”
  “唉,我们这就走。不过……韩爷爷,您说,那三爷说的……”
  “朝廷上的事儿,哪里是咱们这样的人能懂的?你们记住喽,今儿什么都没听见,知道不?别多嘴多舌的,给自己招祸。”
  即使醉着,老韩头这话也让包三儿下意识的想要翘起嘴角。人老奸马老滑,说的就是老韩头这样的人啊,看看看,多机灵,他什么都没说,老韩头就知道怎么善后了,可见有个精明老人关键时刻就是顶用。
  “可三爷不是……”
  “人喝醉了,说的话能信?我喝醉了,还觉得自己是天王老子呢。走走走。别在着瞎想了,有功夫多干活多挣钱才是正经。”
  老韩头的一阵赶人,让包三儿的耳边终于清静了起来,满意的他放下了心神就想入睡,却不想屋子里没了别人,那老韩头自己却嘀咕上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