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八零年代女首富>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4节

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14节

  这批油渣她准备分开卖,试试看能不能开拓新市场。要是顺利的话,以后这生意长做长有。一个月上万块钱的收益都有希望。
  这可是1988年啊。钱来得如此顺利,简直跟天上掉馅饼似的。
  她也不晓得这种好运道能持续到什么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老天爷撒钞票时,她高高托起手,能接多少是多少。
  周秋萍跑了三趟,才将300斤油渣挪进宿舍。屋里空荡荡的,她抬头看了眼闹钟,那是她挣了钱以后才给阿妈买的,这回上县城她也带了过来。没钟表看时间,实在太不方便了。
  看看时针走向了11:00,她估计阿妈应该在烧中饭。这会儿吃了饭,再简单睡个午觉,还能赶去菜场捡菜叶子。要是来不及的话,也不勉强这回。反正家里还有好几坛泡菜,足够供应面馆。
  对了,下午还要抽个空,多跑几家饭店,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销售商收她的泡菜。
  周秋萍一边琢磨一边往平房方向走。她没瞧见炊烟,琢磨着阿妈动作还挺快,都已经烧好面疙瘩汤啦。
  结果等她走近了一看,才瞧见阿妈站在平房的走廊上,看看煤炉,又怯生生地将目光转向屋里。大女儿蹲在旁边,手一下下拍着箩筐里的妹妹,在哄人睡觉。
  煤炉冷冷清清的,一点烟火气都没。
  周秋萍奇怪:“阿妈,你干什么呢?”
  周高氏整个人松弛下来,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开口抱怨道:“跑来干什么呀?家里哪里不好?”
  周秋萍莫名其妙,不晓得她又发哪门子邪火。
  “你怎么还没烧饭呀?”
  话一出口,看到阿妈窘迫的模样,周秋萍瞬间了然。
  阿妈不会用煤炉。
  乡下都是烧土灶。阿妈有没有见过煤炉都打个大大的问号。
  周秋萍哭笑不得:“你问问旁人怎么用炉子就是了。”
  平房里又不是没人,电视机还放着呢,里面传来“浪奔浪流,万里江水,滔滔永不休!”的声音。
  周高氏一张脸通红,手死命揪着衣角,坚决不说话。
  周秋萍这才反应过来,阿妈是不敢。因为平房里呆着的是吃国家粮的城里人。
  说来像天方夜谭。但这个时代城市和农村之间隔着一堵墙。
  早些年农村公社的时候,下河村的生产队种的西瓜。丰收时,队里派人去城里卖西瓜。有的城里人就过来捣乱,吃瓜不给钱不说,还会故意砸烂瓜。
  卖瓜的农民一句话都不敢说。因为城里抓盲流。农民实际上不允许随便进城,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带红袖章的人抓走。
  时间长了,下河村的农民看着城里人就犯怵。后来还是知青下放,队里安排知青陪着去城里卖瓜。不指望他们干活,就靠着他们知青的身份镇住那帮捣乱的城里人。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谁敢相信天底下还有这种荒谬事啊。
  周秋萍看着窘迫不安的阿妈,轻轻在心中叹了口气,然后才开口招呼:“走吧,时候不早了,我们去食堂吃中午饭吧。”?
  第18章 、挣钱门路多
  周高氏也是犯了怵,所以才乖乖地跟着女儿走。
  等进了食堂,她又反应过来:“这哪是我们能吃饭的地方,人家不要粮票啊。”
  周秋萍没同母亲辩解,而是直接问售票处窗口的人:“同志,我想买饭票,但我没粮票。”
  那售票员正忙着看报纸,闻声抬头,半点儿不稀奇:“那一两饭得加一毛钱。”
  果然跟她想的一样。王大军的面馆都不收粮票了,给钱就行。卫校的食堂也不会把粮票当个宝贝。
  周秋萍相当痛快地掏口袋:“行,先给我来5块钱的饭票。”
  拿了票,她立刻带着阿妈和女儿开启点餐模式。
  现在还不到中午放学的时间,食堂里只有少许教职工过来打饭。窗口前空空荡荡,倒是让她们可以仔仔细细地一个菜一个菜看过去。
  学校食堂的确便宜,普通蔬菜都是一毛钱一份,一份烧茄子1毛5,西红柿炒蛋2毛,黄瓜炒鸡丁2毛5,小馄饨都是3毛,最贵的百叶结烧肉也就3毛5,而且分量不少,里面的肉也颇为扎实。青菜汤更是免费。
  大师傅手艺相当不赖,青青的小脑袋埋在馄饨碗里,吃得满嘴流油。
  周秋萍好笑,开口问女儿:“以后咱们天天吃食堂好不?”
  她算了下账,她跟阿妈带着两个孩子,一餐下来有荤有素,开销也不过六七毛钱。与其大热天围着煤炉转,还不如直接在食堂吃的自在。现在没有地沟油的概念,学校食堂的材料也货真价实。
  小丫头嘴里包着馄饨,点头如捣蒜,含混不清地强调:“吃肉肉。”
  周秋萍笑着答应:“好,咱们天天吃肉。”
  可惜食堂没蒸鸡蛋买,还得想办法给小丫头找个做饭的地方。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热的快卖,如果有的话,以后就用它来蒸鸡蛋。
  周高氏却急了:“你好多钱,这么糟蹋。”
  今天这一顿花了7毛钱,一天三顿就是2块1。一个月下来六七十块钱。多大的干部,一顿要吃这么多钱。
  周秋萍好声好气地跟她解释:“用不了这么多钱。中午一顿吃好点,早饭和晚饭都可以买馒头包子。刚才你不也听到了吗?食堂的肉包子一毛钱一个,馒头才5分钱。再说咱们现在一天挣的钱也够吃一个月了。”
  周高氏却絮絮叨叨,不停地强调:“进城喝口水都要花钱,这地方不能待,我们还是赶紧回家吧。”
  周秋萍压着火,一直到回了宿舍才爆发:“你够的吗?回去吃糠咽菜,回去喝飘着死老鼠的大沟水,回去上茅坑都要防止一脚踩下去。”
  田园牧歌都是文人的意淫。让他们过上几天这样的日子,保准分分钟就诠释了什么叫做叶公好龙。
  她是怎样捏着鼻子才能忍受在眼下的老家生活这些天的。难怪当年知青下放,个个都感觉生不如死。
  周高氏也抬高了嗓门:“怎么,你千金大小姐了,乡下容不下你了,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你好厉害哦!”
  周秋萍冷笑:“阿妈你也一把年纪了,承认自己啥都不会害怕只想逃都不敢吗?你为什么要回乡下啊?因为你不会用煤炉,你连学都不肯学,就张口说城里不好。你在农村吃了一辈子苦,现在还想拽着我们跟着你一块吃苦吗?你问问你外孙女儿,她是想天天跟着你吃咸菜稀饭,还是想顿顿吃馄饨?”
  小丫头正是嘴馋的时候,相当实诚:“我要吃肉。”
  周秋萍顺着女儿的话往下说:“我不在城里做买卖,光在乡下种地,一斤猪肉多少钱?一斤稻子又多少钱?一年到头,能给孩子吃几斤肉?我女儿就该一辈子吃苦受罪,就不能当个漂漂娘娘光光鲜鲜的小姑娘?”
  冯高氏被她堵的说不出话来,只能悻悻道:“那也不能这样糟蹋钱,一点成算都没有。今天有酒今天醉,等没钱花的时候看你怎么过。”
  周秋萍知道三言两语没办法消除两代人消费观的分歧。她招呼母亲:“行了,先睡觉,我都困死了。”
  一大清早爬起来搬家,忙到现在没停歇,她两条腿都软成面条了。
  青青精力旺盛,不想睡觉,在床上扭来扭去。
  周秋萍吓唬她:“小孩子不睡觉不长个子,以后就变成小矮人。”
  青青茫然:“什么是小矮人啊?”
  周秋萍哑然,得,她家小姑娘还没上学呢,也没人给她讲故事。她哪知道什么是白雪公主和7个小矮人。
  当妈的笑着揉丫头的脑袋:“小矮人就这点高,人家腿一迈就把你撞倒了。”
  青青吓得立刻闭上了眼睛。原先躺在床上咿咿呀呀的小星星也像受到了感召,小嘴巴闭得紧紧,自己翻了个身,撅着小屁股开始打呼噜了。
  周秋萍一颗心化成了水。
  重生以后,摸着良心讲,她当真觉得孩子是负担。干什么都得考虑小孩怎么办。
  大概老天爷也想到爹妈生下崽子之后会后悔,所以才把他们造的一个个都这么可爱。
  如此可爱的小丫头,她怎么能丢下她们不管呢?再苦再累再麻烦,也得好好培养她们长大。
  周秋萍嘴角噙着笑,沉沉地睡着了。
  周高氏看这娘儿三个睡得呼打成雷,真是气不打一处来。8人间的宿舍摆上4架高低床,剩下让人活动的地方也有限。她不好走来走去,只能气呼呼地往床上一躺。
  躺下来才觉得天地清明。
  城里不好吗?当然好。那个一扭就能哗哗淌水的水龙头,流出来的水可真干净。住在城里都不用天天跑去大沟边挑水了,也不用担心死老鼠掉进去。
  就是这住的屋子,也整齐敞亮。多好的玻璃呀,光全都透进来了。住在这屋里头,钉个纽扣缝个针,都不用跑到外面去。
  周高氏在心里叹气,迷迷糊糊的,也坠入了梦乡。她不困吗?她从睁眼忙到现在,一样累的头晕眼花。
  这一觉,周高氏一直睡到女儿喊她,才慌慌张张地爬起床。
  外面太阳都斜了,她这是睡了多久啊?家里小孩没人看,秋萍肯定也没出去做生意。糟糕,这几大袋子油渣砸在手里,真是要命了。
  周秋萍安慰阿妈:“慌啥?马上出门卖就是了。”
  周高氏却急得跺脚:“你说的轻巧,你现在去村里,卖完了油渣天都黑了。等你回来,知了全都飞了。”
  周秋萍老神在在:“谁说我要去村里卖?县城这么多人,还怕卖不掉?”
  她今天就要打开县城的销路。
  周秋萍推着自行车往附近的小区去。进了大门,她就扯着嗓子喊:“卖油渣啊,香喷喷的猪油渣。”
  她在城里做了这些天的生意,学精了,还给自己弄了个喇叭。一嗓子嚎出来,几栋楼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隔了不到三五分钟,就有人从楼里冒出头,远远地招呼她:“卖油渣的,这边这边,不要走。”
  周秋萍停下自行车,熟练地开始做生意。停留的时候,更多顾客从楼里走出来,跑到她面前打听价钱。
  有人嫌贵,有人直接掏钞票。周秋萍可不管他们说什么,一口价三毛钱一缸子,绝无二话。
  周高氏怀里抱着小外孙女,裤子还牵着大外孙女,就看着大竹筐里的袋子渐渐浅下去。
  等到跑完两条街,太阳还没下山呢,两大篓子猪油渣已经卖得干干净净。
  周高氏傻眼了,说话都磕磕绊绊:“城里人还吃这个?”
  她记得清清楚楚。当初下放到她家的知青因为不会烧灶,拿了一罐子猪油渣过来喊她秋萍帮忙去点火。她觉得过意不去,礼物太重了。结果知青不屑道,猪油渣哪是人吃的东西。也就是他们当个宝贝。
  周秋萍哭笑不得:“你当城里人都是军区司令家的孩子呀。那会儿下放到我们大队的全是军区干部家的小孩,他们过的日子跟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一样?城里人也就是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不年不节同样吃不上几块肉。猪油渣便宜,他们为什么不买了去过过肉瘾?”
  先前卖知了猴的时候,她就琢磨着要把油渣也拿过来卖了。
  冯高氏忧心忡忡:“你这又卖知了猴又卖油渣的,人家有多少钱买呀?”
  好比她赶集,手上只那么多钱,买了顶针就不可能再买锥子。
  周秋萍乐了,没想到阿妈还考虑到了购买力的问题。得,这趟城她没白进,阿妈天生也是做买卖的料。
  她眨眨眼睛,胸有成竹:“山人自有妙计。走吧,咱们先去捡大白菜叶子,等泡好泡菜再去抓知了猴。回头你看我怎么卖出去。”
  能怎么办?当然直接卖给夜市摊子了。
  宁安县工业发达,各种各样的工厂一堆,三班倒的工人多,夜市自然热闹。
  美食一条街的夜市可以从天发灰一直持续到三更半夜,从街头走到街尾,红红的炉火就没歇下来的时候。
  说是美食街,其实卖吃的卖穿的都不少。像修伞修鞋摊子以及磨刀的摊位跟卖磁带的地摊前都挤了好些人。旁边的衣服摊子也是人头攒动。六月天,好些女同志都拿着纱巾在头上围来围去,一点儿也不怕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