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614节

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614节

  而这个合作的项目,正是周侯健花了很多资金的的芯片项目。
  真的就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初的海信被秋海逼的没办法,只能把重心放在芯片研究上。
  没想到现在却是因为这个,让两者有了合作的可能。
  对于这个合作,周侯健是充满信心的。
  只要海信能够拿到秋海的技术,再加上自己的芯片技术,想要在市场闯出一片光明,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更为重要的是,海信跟秋海是合作关系,彼此之间是不能有恶性竞争的。
  这样一来,海信最大的对手就不会出手了。
  在产品方面,两者之间已经没有多少差距了。
  周侯健有信心能够把海信之前的颓势,一扫而空。
  对于海信的未来,周侯健现在的充满了信心。
  现在他十分的庆幸,当初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不然的话,海信要怎么发展,周侯健真的是没有什么头绪。
  每天晚上一想到头上还有一个秋海的时候,周侯健就辗转反侧,夜不成寐。
  只要有秋海在一天,海信想要超过他,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件事,可以说让周侯健十分的绝望。
  这次双方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也让他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海信发展的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
  而且与秋海合作,海信很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周侯健作为海信的掌舵人,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坚决不让它轻易溜走。
  只要这个合作达成,海信未来十年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
  一想到这个,周侯健高兴的觉都睡不着了。
  ……
  就在众人都在关心秋海和海信合作消息的时候,陈舒瑶不声不响做着一件事。
  她已经跟三株集团高层接触过了。
  三株集团内部对于陈舒瑶的收购,态度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一派自然是不愿意被收购的。
  他们认为三株还有挽救的机会,可以再努力一把。
  另一派的话,认为三株已经病入膏肓,无力回天,根本没有什么回转余地了。
  想办法将它卖出去,才是三株最好的选择。
  三株公司成立在九三年,一直顺风顺水,到了九五年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了三株医药产业公司和三株美化妆品产业公司。
  三株在全国地级以上的城市,都设立了独立子公司。
  在省会城市设立了联络处,在县级城市设立了办事处,乡镇设立了工作站,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营销网络。
  短短几年的时间内,三株集团便发展成了一个巨无霸。
  有了资金的三株,便开始各种收购,这种近乎疯狂的盲目发展,导致自己的体量也是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其实三株已经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只可惜当时的管理层依然被眼前的成绩冲昏了头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机的出现。
  要说三株从盛转衰,自然是要从九六年开始讲起。
  当年一位老人从三株买了十瓶口服液,服用后引起高蛋白过敏反应,两个月后就死亡了。
  第二年,死者的儿子便状告三株,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损失。
  就在三个月之前,这件案子被彻底定义了。
  死者的死亡跟三株集团有很大的关系,三株最后赔偿了三十万给死者亲属,同时还被罚了一千万。
  其实这件事从根本上来说,跟三株的产品,真的没有什么关系。
  这一点,从后面三株上诉,最后胜诉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在这个事件的处理上,三株实在是太不专业了。
  在事情发生后,三株第一时间竟然是想隐瞒这个情况。
  三株公司对内欺瞒员工,对外以媒体为敌人,结果公众无法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导致谣言四起。
  说到底,这个时候国内的公司,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做危机公关。
  因此也别想有什么精彩的手段用来应对危局。
  在这件事情上面,三株做错的实在是太多了。
  第一,那个时候的消费者,已经受了误导,三株公司不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
  应该从负责任的角度,主动停止三株口服液的销售,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
  第二,危机发生后,企业没有立即派出得力人员调查事故起因、安抚受害者、尽力缩小事态范围,也没有主动与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进行沟通,说明事实真相。
  第三,公司仅仅凭一时之勇去对薄公堂,而没有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致使事态扩大。
  第四,三株公司反复念叨自己的产品好,却没有主动邀请权威机构对其进行检测。
  没有官方机构的认证,消费者当然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
  如果当时三株公司能在京城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由卫生部相关专家对三株口服液的功效进行论证,可能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了。
  可惜这一切,都是事情发生后的一些回推。
  三株也没有想到,这起事件会成为他们倒下的一个导火索。
  此时的三株在市场上面,已经没有多少消费者信任他们了。
  三株一部分高层想卖掉三株,也是这个原因。
  时间拖得更久,很可能这个企业就彻底砸在手上,血本无归。
  此时的三株,销售额已经腰斩了,并且还在不断的下滑。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按照这个趋势,三株肯定是支持不了多久了。
  第1837章 等越久就会越失望
  这要这样下去的话,三株这个帝国最后可能是鸡毛一地,什么都不会剩了。
  与其这样的话,还不如趁现在谈个好价钱,直接卖了它,也算是减小损失了。
  从三株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来,现在华夏还是能诞生大企业的。
  当然,这种大单指体量上的大。
  想要发展成国际化的大企业,现阶段的华夏企业实际上缺乏这种硬性实力。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管理层的能力跟不上。
  之前就说过,现在国企大部分的管理层,都是草莽出身,并不专业。
  在企业初期,他们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快速的发展企业。
  这个时候的企业规模小,各种事情做起来十分的灵活。
  再加上他们层出不穷的“创意”,企业前期的发展是相当的快。
  就拿三株来说,短短几年的功夫,销售额就过了几十亿。
  这其中,离不开华夏的超大市场。
  但也不能否认,三株管理层下的功夫。
  等到企业大了之后,管理层用了还是之前的老办法管理,自然是不行的。
  不仅如此,他们还犯了很多的错误。
  比如说大肆收购合并同产业,出巨资投资其他行业。
  大企业在他们的眼里,只能看到大的。
  只要体量大,那就是大企业。
  殊不知,他们理解的大企业,跟真正的大企业有着天差地别。
  这是认知方面的误区,如果没人为其点破的话,根本就不会知道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
  现如今的三株,已经有衰败的现象了,有人想出售它,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恰好陈舒瑶又有收购的想法,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让陈舒瑶没有想到的是,她刚离开三株,三株这边就有人找了过来。
  找她的那些人,自然是想卖三株的管理层。
  对于这些人的求见,陈舒瑶想到没想,就直接拒绝了。
  这些人根本就代表不了三株,陈舒瑶自然没有必要跟他们见面。
  况且,要是传出去的话,对于接下来的收购,可不会有什么好处。
  清楚知道这一点的陈舒瑶,根本就没有见这些人,直接让他们吃了闭门羹,最后不得已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
  接下来的几天,报纸的关注点还是在秋海和海信身上。
  此时的陈舒瑶,已经是第二次跟三株接触了。
  对于这次谈判,陈舒瑶一点也不担心。
  此时的家美已经打败了娃哈哈,携着胜利的余威之势,开始吞并原本属于娃哈哈的市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