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回到宋朝当皇帝> 第115章 种子

第115章 种子

  沈与求走了,但临走之际,留下的计策,却是极好的!
  赵桓之前一直只想着练兵练将,将翊卫府中这区区几百个翊卫练好,恨不得把他们全都练成精兵强将,以一当十的精锐之师不可!
  只是,他也不想想,就算将之前翊卫府中那一百八十名翊卫,嗯,算上后来新增的,也才两百二十多人,就算现在扩充到一个营,满员也不过才区区五百人而已!
  就算这五百人全都是铜筋铁骨,个个以一当十,以一当百,那也只不过是千人敌,万人敌而已!
  京中禁军,便有八十万之众!
  嗯,这八十万,其中可能有些水分,但掐头去尾,怎么也有四五十万实兵吧?十中选一,那也至少能选出四五万的精锐之师来!
  这些人,可是区区五百翊卫能够抵敌得住的?
  京中禁军,指挥权多在童贯手中,一旦童贯真的心生异心,想要为祸京师,到那时,赵桓凭借手上这五百翊卫,又如何能够抵敌得住?
  沈与求没有点醒赵桓的时候,赵桓还真没想的那么长远,他就只看到了眼前,只想到了自己手上,终于可以掌握到一个营的兵力,有了五百名翊卫!
  但在沈与求点醒之后,赵桓眼前却是豁然一下开朗了起来!
  在另外那个位面时空中,太祖就曾经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一路走来,一路宣传,一路播种,将革命的火种,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撒遍了整个华夏!
  既然红军,都能够做宣传队,做播种机,那翊卫府的翊卫军,为何不能做宣传队,做播种机呢!
  嗯,只要做足了思想工作,让那些撒播出去的‘种子’们,在禁军营中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未来,未必就不能从童贯手中,将禁军的军权,给夺回来!
  另外那个时空中的政治课本上曾经有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赵桓看来,基层士兵,未必就不能决定一支军队的归属权!
  为官为将者,只是少数,为数众多的基层士兵,那才是构成整个禁军的基础!
  另外那个时空中,士官被称为兵头将尾,在军事训练,战斗指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时代,同样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赵桓确信无疑!
  嗯,赵桓要做的,就是加强翊卫军的思想政治教育,给他们灌输绝对的服从意识,效忠意识,然后再从中选择一部分忠勇之士,以‘淘汰’的名义,退回进军营。
  倒时,这些人,便会像种子一样,在禁军营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慢慢的影响和团结身边的同袍,进而成为禁军营中的基层骨干,发挥着另外那个时空中的士官的作用!
  送走了沈与求后,赵桓便又将自己关进了书房,开始整理脑海中的记忆,将那些曾经接触到过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知识,全都回想,默写了出来。
  刚写出来的东西,看起来比较凌乱,赵桓又用了好几天的时间,进行回忆和补充,然后加以整理,最后才整理出来了一份比较简单通俗的思想政治教材。
  嗯,沈先生离开了,所有的文字工作,又得自己亲自动手了,赵桓感觉还真有些不习惯呢。
  而在整理思想政治教材的这几天里,宫外也传来了消息,蔡四衙内蔡绦,被太师蔡京禁足府中,他想要强纳苏檀儿为妾之事,自然就此作罢。
  不过,就如同此前的推测一样,高安在开封府状告蔡绦一事,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嗯,虽然三十条百料货船,蔡府还是全部交付给了苏氏布行,而且在交付给苏氏布行的时候,蔡府的管事,姿态也放得很低,不停地给苏氏布行的吴掌柜行礼道歉,说着好话。
  但是,这三十条货船,毕竟没有经过开封府衙的手,而是直接由蔡府交给苏氏布行的!
  虽然结果一样,但其中的过程,可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诉讼到开封府衙的案子,竟然没有受理,而是直接在‘庭外和解’了,这……
  嗯,虽然也可以用蔡府不想将事情闹大,愿意‘庭外和解’来解释,但开封府在这次的‘庭外和解’中,扮演的角色,终究还是有些不大光彩!
  就算要‘庭外和解’,好歹也得由开封府衙出面,将苦主、事主,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坐下来,有商有量才对吧?
  哪有像开封府衙这样的,连受理都没受理,私下里就将苦主的诉状,透露给事主了的?
  嗯,开封府衙是这样,宣徽院同样也是如此!
  承宣郎陆宰通过宣徽院的途径,参奏蔡绦一事,奏疏同样都没送进宫中,就在宣徽院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甚至在朝堂上,几乎都没人提起过这件事,就好像从来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嗯,宣徽院,真的已经成了有名无实,完全可以改名养老院了!
  不过好在,陆宰也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处罚,依然还顶着承宣郎的虚衔,每天都往审官院跑,希望能够尽早拿到一个实际的差遣。
  这倒让赵桓暂时松了一口气。
  其实之前,赵桓最担心的,还是陆宰,陆宰可是冒着牺牲自己个人的前途命运的风险,在参奏蔡绦的!
  一旦惹恼了蔡京,很可能只需要蔡京的一句话,就能将他贬到某个穷乡僻壤,监酒税盐税去了!
  现在蔡京没动陆宰,这倒是让赵桓心里稍微好过了一点。
  不过,陆宰虽然是靠着父亲的余荫,才得了个承宣郎的虚衔,算不得是什么正经的出身,但从之前的两次接触中来看,陆宰给赵桓留下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
  嗯,陆宰这人,才学也是有的,而且跟沈与求一样,身上都有着一种读书人的正气,或者说傻气。
  这样的人,为官的话,也必定是那种实干型的官员,两袖清风,为人正派。
  但同样的,这种实干型的官员,在官场上,也会显得有些特立独行,不合群。
  而不合群的结果,自然就是无人赏识,在官场中举步维艰了!
  嗯,有机会还是将陆宰,要到东宫府来吧,一来是可以保护陆宰,免受蔡京事后的打击报复,二来也能顺势提他一把,将来自己继位之后,也能多一个潜邸之臣,多一个左膀右臂!
  嗯,最主要的是,现在将他要到东宫来,也能顶替沈先生离开后留下的空缺,再有什么文牍之累的时候,便可以让他来操心了!
  这样想着,赵桓便又拿起笔,写了一份奏疏,以编纂《武典撷要》之名,向赵佶上书要人。要的人,当然不止陆宰一个,而是七八个,陆宰只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嗯,新娘只有一个,其他人都是陪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