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122章 渣男级别的上中下策

第122章 渣男级别的上中下策

  刘备在辽隧城下整顿、训练了大约半个月,一直到五月中旬,总算做好了战役准备。
  随着手下兵力扩充到两万、而且日夜操练、修整兵器,刘备阵营的钱粮消耗速度也是非常惊人。
  年初刚买完护乌桓校尉、辽东相和侯爵时,刘备手头的公款大约还有三四亿。而这一万新军扩充下来,加上屯田和以工代赈,哪怕有卖马做补贴,到五月中的时候,余钱也缩水到了两个亿。
  两亿钱,理论上也就大约够一支五千骑兵、一万五千步兵的部队,一年左右的军费。
  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辽东各地的赋税和屯田收入,明年年中的时候,刘备就会因为养兵而穷到破产。
  从这个角度说,辽东这地方确实容易招募到体格健硕的壮士,也容易弄到马,但人口实在太少,物产也实在太穷了。如果没有以战养战,划地自守的话经济循环很快就会崩溃。
  这是很容易算清楚的账,30万人口,折算成15万完全纳税人口,每人每年4石,才60万石军粮的财政收入。就算其中十万人屯田,剥削比例再高一点,每年官府总收入100多万石粮食吧。
  养两万脱产常备军绝对是非常辛苦的。
  除非把士兵都派去开垦军屯,大部分精力花在种田自给自足上,但那样部队的专业性和战斗力又会有所下降,就不是精兵路线了。
  刘备也知道就目前的财政状况,再准备下去不是办法。而且绝对不能让张纯再拖到获得今年秋天辽河平原的秋收收成,不然就太被动了。
  所以,五必须开始决战了,要争取八月之前彻底结束战斗,别耽误秋收收税。
  ……
  五月十二,辽隧城下的辽河三叉口地带。
  刘备亲自带着一万余兵马,夹河列开阵势,依礼先向张纯叛军挑战。
  不过,这也就是做做样子罢了,因为张纯军根本不肯应战——他们早在几个月前,大约是难峭王刚刚大败、而昌黎县还没被汉军收复之前,就开始在辽隧城外、沿着辽河北岸挖掘长堑、并且把挖堑挖出来的土,就地在堑壕背后堆筑成土墙。
  足足筑了十几里的简易土墙。
  都摆出这副架势了,当然不肯跟刘备正面决战。
  而事实上,这一手与几十年后公孙渊防司马懿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并非完全一样。核心思想都是打“切断进攻方水路粮道”的主意。
  “这十几里的堑壕、土墙,到底图个什么?这种土墙筑在城外,只要迂回就能绕过吧?”刘备并不想拿自己部队的人命冒险,所以都没直接试探性进攻,而是先问问随军的谋士,希望不用付出代价就大致猜透敌军的部署。
  随军的鲁肃深谙后勤补给之道,他观察了一会儿后,就率先建议:
  “辽河中游水位已浅,此处分叉后,各条支流的水位更是一下子浅了好几成。糜郡丞的河海两用沙船,无法在辽隧以上的分叉支流中航行。所以如今海路运来的军粮,都是运到大营囤积起来。
  将来进攻辽隧和襄平,还要用小船转运到前线。而辽东各县就地征集的小船,远不如糜家船只坚固,也并无船楼、板舱可以遮蔽箭矢。敌军在北岸筑起长堑,土墙后埋伏弓弩手,便足以压制河面,使我不得迂回运粮绕过此处、直接攻击辽河平原纵深诸县。”
  如果绕路直接偷家,部队过得去,粮草却过不去。
  古代作战运粮并不是很多古装剧里演的那样,靠牛车驴车为主——牛车驴车就相当于古代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只是从码头出来后到大营那段距离,才靠牛车。
  要是几百里路都用牛车,那无异于当代快递公司放弃高速大货车、直接用快递小哥的小电驴驱车数百里送快递一样浪费。
  不然的话,曹孙之间历次战役,也就不会再纠结于寿春、濡须口、合肥这几个战略要点了。正是因为这几个点控制了淮河水系进入长江水系的河流交汇点,所以不打下来就没法水路运粮、没法继续进兵。
  刘备琢磨了一下鲁肃看到的问题,转向李素又问道:“子敬所虑,伯雅可有解法?”
  李素也不敢托大,认真想了想:“倒是有些想法,但不保证奏效,只能说是一试,如果敌军不中计,我们也没什么损失。”
  刘备:“说来听听。”
  李素:“上策么,便是让子龙领数千骑兵,随军带足七八天的干粮,往辽水东边的支流溯流而上数十里,假装切断辽隧敌军与襄平敌军的联系。
  甚至营造出‘我军主力放弃水路运粮、愿意承受陆路以牛车运粮二百里的损耗,直扑襄平攻城’的姿态,逼着辽隧堑墙防御体系内的敌军追击我们,从而逼敌野战。此策的好处是随时可以试试,不成功无非也就让子龙白跑一趟,别的没有任何损失。”
  刘备刚听到这儿,立刻拍板:“好计,虽然敌军不一定中计,但也没什么耗费,让子龙立刻准备一下,今日便作出迂回佯攻的姿态。”
  不管敌人相不相信赵云要偷家,先演一演再说。
  这也是对付敌军分兵囤驻两处时,最容易想到的。围点打援嘛,假装威胁兵力弱的那个重要据点,引诱兵力强的去救。
  李素这个上策,其实也是直接抄了司马懿灭公孙渊时的办法。如果张纯的智力值比公孙渊高,那就多半没搞头了。
  “再说中策。”吩咐完之后,刘备回头继续问李素。
  李素:“如果上策演完后,敌人无动于衷,那就只好将计就计,真的分兵去迂回襄平、甚至试探性攻城。攻城的强度不重要,关键是要确保断绝襄平与辽隧这边的内外消息,只让辽隧敌军知道我们在攻襄平,却不知道我们攻得有多激烈、到底投入了多少人。
  如此一来,假以时日,辽隧这边的敌军肯定会沉不住气。就算他们不敢直接放弃辽隧回救襄平,至少会伺机渡河到南岸、截断我们通过陆路给襄平围城前线运粮的粮道。
  这时就要考验我军欺骗部署的能力了,只要能让他们误以为我们留在辽隧这边的预备兵力和粮队护卫不足,他们就会大胆出来劫粮。
  此策与上策相比,成功率更高些,坏处则是万一失败,比如演得过了,救援运粮队的兵力打不过敌军劫粮队,那么我军必然会蒙受损失,粮草也会大批被烧甚至被劫。”
  上策是成功率低,但失败了没损失,等于空头下注。
  中策是成功率高,失败了也有损失。
  敌军来劫粮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因为襄平就等于后世的辽阳市区,所以从辽隧往襄平陆路运粮的道路其实迂回空间不大,基本上也就离开辽河最多十几里。
  因为再往西南方向,就是后世的鞍山山区了,这个时代的牛车走山地加沼泽运粮,几乎是找死。汉军陆路运也只能沿着辽河河谷平原走,全程路线非常狭长。
  刘备摸摸胡子:“下策呢?”
  李素两手一摊:“下策……就只能分兵迂回渡河,然后绕回来,从前后两方向围攻辽隧堑墙工事。不管怎么说,这也比只从南岸强渡河流、再仰攻堑墙胜率高些,所以勉强算是一个策吧。彻底歼灭辽隧敌军后,再稳扎稳打攻打贼巢襄平。”
  听完后,刘备叹道:“伯雅这上中下策倒是好,互不冲突,可以一条条试过来,越上越赚,不成也大不了退求其次。”
  对于这个夸奖,李素笑而不语。
  可能这也是他超越于这个时代的思维习惯了吧。他做计策,从来不是跟其他汉朝谋士那样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而是沿着“先从万一骗到后收益最高的计策开始排列”,然后如同现代参谋部做作战计划一样,一步步往后退。
  “如果条件不满足,下一步怎么办”。
  这样看起来就比其他汉朝的谋士有条理多了,每每未虑胜先虑败。
  不像其他谋士想出来的上中下,都是选了其中一条,另外两条就作废了,不可能先后使用。
  这就好比庞统和郭嘉的计谋,是让主公“你选吧,这儿有三个美女,一个比一个漂亮,也一个比一个难追,你选要追哪个”。
  而李素则是“小孩子才先做选择,成年人都是主公你先追最漂亮的追追看,我有办法保密不让相对丑的那两个知道你追过最美那个了。这样万一最美的追不到,你还能追次丑的,不至于让次丑的直接吃醋翻脸”。
  享受过了李素这样的“成年人全都要”的渣男服务,可以鸟枪法都追一追,谁还耐烦做小孩子的选择呀?
  ……
  既然刘备都决定了按上中下挨个儿试过来,赵云也只好不辞辛劳了。
  军议次日,大军主力照例在辽隧工事正面摇旗呐喊鼓噪,假装要强攻、还互相放箭消耗。而赵云已经带了五千骑兵中的三千人,装出一副绕路偷家的姿态,还一路截杀了敌军好几拨打探军情的使者。
  赵云勤勤恳恳按照李素的计划演了几天,然而,看起来张纯的智力值似乎比后世的公孙渊要高,他们根本不相信这种轻兵迂回能偷到家,所以不为所动,两处据点都龟缩固守不出,完全不担心另一处被赵云偷家失守。
  刘备也不气馁,上策本来就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彩票,没中奖也没什么好惋惜的,继续中策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