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古代种田奋斗史>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2节

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82节

  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已经早一步带着康康回来了。
  “爹,娘,康康觉得如何?”陈知景调侃道。
  杨稔嗔道:“还逗你妹妹呢,她脸皮薄。”
  陈知景莞尔一笑,只是很快就不笑了,拉着脸道:“妹妹的婚期可不能定早了。”妹妹乖巧懂事,聪明伶俐,他真舍不得这么快送妹妹出嫁。
  “还用你说,我们当爹娘的比你更疼你妹妹。”陈如松横了儿子一眼。
  “从年前拖到年后,既然康康也同意了,明日就去告知一下王家,免得人家以为咱们没意向。”早早将康康的亲事定下来,成亲的日子可以尽量定晚一些。
  双方同意,亲事自然很快定下,因为夫妻俩不想女儿出嫁太早,王文绪也要参加这后年的乡试,王家祖籍不在京城,明年四五月要回去参加乡试,再来已是年底,亲事不在今年办就只能是后年再办,否则就太仓促了。
  于是这婚期就在杨稔和陈如松的努力下定在了后年三月,春暖花开之际。
  第122章 圣上驾崩了……
  康康的亲事定了, 夫妻俩又操心起二儿子,因为男子大些年纪说亲也没有女子那么难,是以夫妻俩便先给康康说亲, 如今康康的亲事尘埃落定, 就该轮到儿子了。
  只是夫妻俩准备给儿子说亲,这儿子却不愿意。
  “儿子院试都未过,怎么好说亲?”大哥都是考了举人功名才说亲,知行也想如此。
  陈如松问道:“你想如何?”
  知行直言道:“儿子想像大哥那样, 考了举人功名再成亲。”
  陈如松沉吟片刻, 摇了摇头,“不行, 你大哥当初都成亲迟了, 只是咱家那时也说不到什么多好的亲事,便宽限了你大哥几年, 若是那次乡试未中,之后也一样是要成亲的。”
  “那我也要在二十一岁时成亲。”知行只好略退一步。
  “你别学你大哥,这样,等你考上秀才,我跟你娘再给你定亲。”儿子这会只是童生,说亲只怕也没几家好女子,不若等到考上秀才, 只是这也有些冒险, 若是几年没考上秀才, 就更不好说亲了。
  至于考取举人,那是说不准的,王家这个亲家公不就考了几十年,这才在儿子说亲前考上举人, 之前听说也不差,就是考不中,陈如松可不敢赌,只要知行能在二十岁之前考上秀才,那么说亲也好说。
  知行不太愿意,这都一退再退了。
  杨稔只好出言劝道:“知行,康康都定亲了,难不成你想等康康出嫁生孩子了,你还没定亲不成?到时康康的夫家说不定要数落康康,年纪大还没成亲,在有些人眼里会觉得没面子。”
  “怎么会,他敢!”一母同胞的妹妹,知行是极为疼爱的,要是妹妹的夫家敢欺负妹妹,他一定上门给妹妹撑腰。
  “反正你早些成亲,我跟你爹也能早些松快,你们两个都有媳妇照料,等康康出嫁后,我们两个也能享福了。”到底是不是享福还未可知,但早些解决儿子的终身大事,确实能早些松口气。
  杨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劝说好了知行,让他答应考上秀才之后就定亲成亲。
  儿子不着急成亲,夫妻俩也就专注给女儿置办嫁妆。
  五百两银子的安排,陈如松简言道:“我想办法在郊外给康康置办五十亩地,京城里面买一间铺子,其余的就拿来置办穿用的东西。”
  “在京城附近,五十亩地,差的只怕也要二三百两,铺子也不会便宜,能置办下来么?”若是在府城,这五百两银子能把嫁妆置办得妥妥帖帖,可在京城,只是一点水花。
  “不行就再添点,咱家的几间铺子和田地,一年有近两百两进账,咱们紧着用一年能存一百两,康康还有两年才出嫁,咱们便给康康再添一二百两也都能行。”
  “知行这两年说不定也要成亲。”杨稔有些发愁,京城办一场婚礼,只怕要比府城高上许多,也不知自家能不能支撑得起。
  陈如松安慰道:“咱们也不攀高枝,娶个跟咱家差不多的人家的姑娘就好,咱们在京城的亲戚也没几家,就算他今年考上秀才,明年成亲也是能办的起的,实在不够咱们再想办法凑一凑就是,别担心。”
  自家也算小有薄产,给儿子娶个媳妇的银子还是能凑出来的。
  夫妻俩商定好,就开始行动,杨稔打理家务,闲时也与新认识的几位夫人出门玩乐,了解更多京城的事。
  只是三月初到三月中旬这半月,相熟的几家都极少出门,最近一次到如今已有七八日了,平常隔上四五日就要约着聚聚,如今却没动静,杨稔正觉得疑惑,当日就从儿子口中得知情况。
  “大叔公说圣上恐怕撑不过上半年,族里传来的消息。”这话陈知景说得很小声,毕竟是非议皇帝,他也只跟爹娘说,连媳妇都不会说,小心谨慎为好,媳妇毕竟年轻,何况她怀着身孕,告诉她只会徒增烦恼,不利于养胎。
  这话镇住了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愣了片刻,陈如松道:“也是,圣上当初登基还是我十岁时,到如今已在位三十多年,应当有六十岁了。”这个年纪,就算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可管理偌大的皇朝,劳心劳力,也不长寿。
  “圣上五个儿子,虽立有太子,可却更疼爱宠妃珍贵妃所生的幼子梁王,梁王更是手握兵权,梁王妃还是右丞相嫡长女,文武都有不弱的势力,而太子未有兵权,且太子妃是长公主之女,两位侧妃的娘家一文一武,但比不了梁王势力大,中间的几位皇子也都不是庸才,各有才能。”
  这场新旧皇帝的更换,不用看就知道不会顺利。
  陈知景接着道:“爹娘,今年,你们就少出门,如今朝廷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怕过些日子,就不会太平了。”
  杨稔郑重的应下,“好,你放心,我们知道轻重的。”
  陈如松也连连点头,然后又小声道:“也不知道谁会胜利。”
  陈知景摇头示意不知,“咱们家只有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才能得知消息。”
  虽然自己还知道一些,可也不能一股脑都说,爹娘知道最近不太平就好。
  圣上虽然疼爱幼子,可对于太子也是倾力培养的,皇后娘娘是左丞相之女,与梁王想必只是兵权稍差,可太子到底也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不惑之年,比之弱冠之年的梁王,心思应当也深不少,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大叔公告诉自己这些,是怕他年轻气盛,跑去挣从龙之功,但他一没多少才能,二没什么势力,只是义门陈氏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偏支,就算想加入也没人要的,当然,就算能行他也绝不会去送死的。
  因着这一消息,接下来的好些日子,夫妻俩都是小心翼翼,能不出门暂时就不出门,田地等到安定下来再买也不迟,反正是后年才成亲,来得及。
  “咱们要多备些粮食,真到了那日,咱们就先待在家里那也别去。”皇权更替,历来是厮杀无数的,无辜的有罪的都得死一批,陈如松记得那次听了商人说,当今圣上登基时,京城也是乱了好一阵,死了好些人,有些人只是看个热闹都惹祸上身。
  杨稔很赞同,“能放得久的菜多买一些,那些干货买来存着,粮食也再买一些,存上半年的粮食,过个半年,总能太平了。”
  夫妻俩于是开始了囤食物的日子。
  一直到四月中旬,皇宫传来九声钟响,杨稔和陈如松相视一眼,都露出一个信息,圣上驾崩了。
  这会还是上午,知行在大族叔家,陈如松当即道:“我这就去接知行回来,你栓上门,除了我和小景回来,都别开门。”
  杨稔郑重的点头,“去吧,我知道的。”
  这些日子,他们夫妻俩也听小景说了,到这种皇权更替的时候,京城许多人家闭门不出,但也有些地痞流氓趁着这时候烧杀抢掠,浑水摸鱼,平民百姓都是有危险的。
  为了今早回来,陈如松快跑到陈宗兴的府邸,陈宗兴还在当值,他告知了陈夫人后就将知行带回了家。
  到家没多久,外面就隐隐约约有吵闹声,听声音并不近,但夫妻俩还是微悬着心。
  “小景还在翰林院。”杨稔提着心道。
  陈如松也有些担心,不过还是安慰道:“他在那反而还安全,别担心,小景比咱们更懂局势,知道怎么保全自己的。”
  这会什么也做不了,杨稔只能祈祷一切快点平静下来。
  这一日陈知景是被几个小厮送回来的,是陈宗兴派的,街上有些乱,不大安全。
  给了荷包打发了这个小厮后,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对儿子嘘寒问暖,李如娘自觉地站在一边,待会回到房间她再细细问问丈夫,这会就不要妨碍公公婆婆疼儿子。
  看着爹娘心焦的样子,陈如松连忙安慰道:“没事,只是外面有些乱,一个人走不太安全,我原本还想着约伴同行,大叔公就派人来接我了。”
  “族叔真是思虑周到。”这两年大族叔的所作所为,真是令陈如松不得不敬佩,对一个族人,能做到这份上,是极好的了。
  当晚,夫妻俩夜话。
  杨稔率先道:“咱们该给小景买个小厮了,大族叔人好,可咱们也不能总是麻烦他。”
  “能买个小厮当然好,只是咱们不是多富的人家,却已有七个下人了,过些时日还得给康康买个壮实的婆子。”本就下人多,再一个接一个的买下人,于一个没有别的营生的小小庶吉士家是不合适的。
  杨稔叹了口气,“是多了,可小景这样并不方便。”
  “再等等吧,他媳妇三个下人伺候着,等珍娘大些,不吃奶了,那奶娘就放出去,让儿媳她奶娘照顾着,康康出嫁之后,也就五个下人,可以给小景添个小厮。”
  这是陈如松思来想去最好的法子了,只能稍稍委屈下儿媳,可也没法子,自家就是这样的家世,日后家里慢慢起来了,一切就好了。
  “都要再过几年,那就晚些再跟儿媳商量,再过两年多,小景就要分官了,兴许不用放珍娘的奶娘出去。”人家嫁过来是三个下人当陪嫁,自家却出不起一个下人单独带孩子,说出去只怕都不好听。
  “那便晚些再说。”陈如松觉得,便是儿子分官,若是七品官,那一年俸禄只有四五十两银子,粮食保住一家人吃就差不多了,依旧是要减人的。
  不过也许到那时,自家也有别的法子也说不定。
  第123章 置办
  过了好些日子, 街上恢复平静,没有再听见乱七八糟的声音。
  “看来一切已经定下来了。”这些日子,除了吴叔每日驾驴车送小景去翰林院, 一直等到下午再接回来, 一家人都待在家里,免得生出什么乱子,就这样待了小半月。
  陈如松微微点头,“听说新皇帝都是在老皇帝死后半个月内办登基大典, 看来这几日就会举行了。”
  夫妻俩所料不错, 当日陈知景回来,就告知了最新消息, “明日就举行登基大典了, 新皇就是之前的太子殿下。”
  杨稔喜道:“是正统继位。”在京城待的这些日子,她也是听说了太子殿下聪慧仁爱, 爱民惜民,何况这是皇后娘娘这位正妻所生,总比妾室生的孩子要好。
  身为正室,天生就对妾室有恶感,虽然自家没有妾室庶子女,杨稔也还是不喜,自然是希望原配嫡子继位。
  何况梁王嚣张跋扈是出了名的, 若是让他来当皇帝, 只怕这京城都不敢待了, 那些官员只会跟着仗势欺人,京城就是水深火热的地方。
  别的几位皇子没怎么听说,杨稔也无法评价。
  陈知景也笑着点头,“是。”作为文人, 他当然也是支持正统,太子继位本事理所应当的。
  “这一次落马的官员无数,抄家也有不少,有些不好的田地会卖,爹娘多注意着,若是能抢到几亩田地,不拘好坏,都买下来。”在京城,能买到田地就是极好的。
  对啊,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都眼前一亮,连连点头,“说的是,时机难得。”
  “若是买上几亩田地,咱们围成一个小庄子,里面建几间房,就在郊外住着就不用在京城里面租房,许多大人也没有买下宅子,而是在郊外租住,在京城的郊外,也极为安定。”
  陈知景也知道自家如今没什么进账,只靠原有的铺子和田地收的租子,也在帮忙想办法,挣银子的法子暂时没想出来,省银子却是有法子的。
  “会不会耽搁你。”陈如松迟疑道,省银子还在其次,关键是儿子每日方便。
  陈知景摇头,轻松道:“不会,有驴车在,也就多了一盏茶的时间,却能省下五十两银子。”
  “那好,爹娘就好好关注着如今的动静,一有要卖田地的迹象就赶紧去抢着买,铺子应当也有卖的,都不好抢,就看咱家能不能买到了。”陈如松也松快应下。
  第二日就是登基大典,升官的升官,降位的降位,抄家的抄家。
  浩浩荡荡的抄家规模,引得一众老百姓围观,陈如松也从中得知了抄家的田地买卖会在何时何地的消息。
  之后的几日,陈如松与大多老百姓一样都跟在抄家的官员后面,试图了解田地买卖的消息。
  他没带媳妇出门,这会出来的大多是老妇人和男子,年轻些的妇人都是不会出来的,自家媳妇如今瞧着也不过三十来岁的样子,加之过的还算舒坦,本就貌美,如今看着正是风韵犹存的时候,他可不敢这时候让媳妇出门,万一有些鸡犬升天的人想仗势欺人那多恶心人啊。
  至于为什么跟着抄家的官员也是没办法,自家没有消息来源,至于大族叔和二族叔,如今刚刚换了皇帝,他们两人都忙得很,就算也打算插一手,也难顾及到自家,何况也不能样样都麻烦人家。
  好在就这样锲而不舍,一得知确切消息陈如松就去买,虽经常没买到,到底还有一些落入他的手里。
  等这场风波彻底结束,陈如松手里已有六亩贫瘠的旱地,三亩极差的水田,以及两个偏僻狭小的小铺子。
  就这一点产业,花了近两百两银子才拿下,但夫妻俩都不心疼,京城的东西,能买下,只要不是离谱的价钱,那就是挣了。
  “那几亩旱地虽贫瘠,但离城里不算远,我特地看过这京城郊外的地方,什么地方在哪里我都知道,这地买得值。”陈如松自得道,当时那些人觉得贫瘠买了无用,他赶紧出言买下,贫瘠又如何,能种就行,能住就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