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节

  营火烧得极旺,经过时还有些烫人。
  顾云锦从一处大帐后绕出来,抬眸看到了站在远处一盆营火下的蒋慕渊。
  第595章 沧海桑田
  蒋慕渊抱着双臂,站在背风处,火光映在他的脸上,五官清楚,他的身边站着袁二,两人似是在商议什么。
  顾云锦这厢堪堪是暗处,因而蒋慕渊没有发现她,她却看得明白——蒋慕渊看似平静的面容下,透着谨慎与思索。
  瞧着是在交代要紧事情。
  可什么事儿,不能在帐中说,要来此处呢?
  顾云锦心里很快划过了一个答案。
  蒋慕渊交代袁二的事儿,是她不能知道的。
  那是蒋慕渊的大帐,知道她这个做夫人的在内,旁人没有通传不会大大咧咧的进来。
  无论蒋慕渊要交代袁二什么,大帐里都合适。
  他们出来说,只是因为不能叫顾云锦听。
  这就稀奇了,连商讨排兵布阵都从不让她回避的蒋慕渊,有什么要紧事情是不能叫她知道的。
  虽有好奇,但顾云锦并不会对蒋慕渊心生迟疑,她的枕边人待她如何,自个儿心里清清楚楚的,哪有半点儿的不信。
  这事儿避着她,必然有其缘由。
  前回袁二赶来裕门关,手里拿着听风的信,顾云锦猜想,大抵是京中、或是御书房里,有秘密事情要蒋慕渊处置吧。
  顾云锦这么想着,自然也不会上前打搅,绕了另一边,便走了。
  而蒋慕渊这一侧,袁二得了吩咐,颔首道:“我回裕门关后会通知五爷的。”
  “辛苦他了。”蒋慕渊道。
  翌日一早,寒雷领命送顾云锦几人回裕门关。
  顾云锦收拾好了,见无人注意,垫脚在蒋慕渊嘴上啄了一口,笑盈盈与他告别。
  蒋慕渊失笑,想“教训”回去,见大帐帘子晃动,还是给顾云锦留了几分颜面,只抬手替她整理帽子衣领,手指划过她耳畔时,轻轻捏了捏她的耳垂。
  今日风雪越发大了些,哪怕是快马,回到裕门关时也比预想的迟了。
  小院里,朱氏没有再去隆青,老老实实地留下来了,而那位老汉也被顾云熙送了过来,安顿下了。
  顾云锦把人请到了书房,老汉进来后,旁的话没有说,一双眼睛就盯着挂在墙上的那幅地图。
  这图是顾云锦前阵子描的,修改了数次,现在上头还有不少删改批注,等她空下来整理,画一版新的再挂上,然后再一次修改。
  顾云锦没有催促,老汉凝神看了许久,才转过来冲顾云锦笑了笑。
  “老头子姓韦,单名一个沿字,江南人,”老汉韦沿腿脚不便,站不久,干脆坐下来,“家里一直都是做生意的,几代之前做过海运,那也是收益大风险大的活儿,东异嚣张的时候,比狄人、马贼都凶,再说海上,遇上了就是死,不比沙漠草原,好歹能逃出来一两个。
  祖上遇过几次,大起大落,险些就要饿死了,后来转做了西域买卖,才缓过来气。
  再后来传到了我们兄弟这儿,还是没抗住。”
  袁二正好从外头过,听到这几句,迟疑着敲了门。
  顾云锦请他进来,袁二却是问韦沿道:“老人家是江南哪里的人?做过海运生意,是不是与明州府打过交道?”
  “江南做海运的,哪有不跟明州府打交道的,”韦沿道,“再说了,老头子就是明州人,不说旁的,那么多家业,总要官府打理打理的。”
  这倒是巧了。
  袁二又问:“明州有一位赵同知,老人家认得吗?”
  “老头子离开都好多年了,官场上换了多少人呐,哪里还认得,现在的同知,当时大抵还没调任。”韦沿道。
  “赵方史赵同知,调到明州几十年了,从不入流做起,然后停在了同知位上,告老前能不能爬到知府还两说。”袁二解释道。
  韦沿的眉头皱得紧紧的,良久,点头道:“他呀!这人还真知道。”
  依韦沿的记忆,赵方史是个很平庸的官员,不惹事、也不喜欢为难百姓,多的油水不收,差不多就行,他不寻麻烦。
  能记住这么一个人,还是因为他的名字是三个姓数,商人私底下拿“兴三”称呼他,便是叫人听去也不怕。
  “他与当时的竺知府交好,其他的事儿就不知道了。”
  到底是很久之前的事情的,赵方史又不是个给商人寻事儿的,大伙儿都不爱打听他,韦沿现在能说上来的不多。
  顾云锦在一旁听着,赵方史就是赵知语的祖父,只是她不知道袁二为何要打听孙睿侧妃的娘家,这是不是蒋慕渊瞒着她的事儿……
  说了会儿陈年旧事,袁二先告退,顾云锦便把不明白的地方,一一与韦沿询问。
  毕竟也有几十年不曾行走了,韦沿记得的不少,模糊了的也不少,少不得再细细翻看资料,以此追寻记忆。
  如此翻看了两日。
  韦沿揉了揉模糊的眼睛,指着旧书上明显矛盾的两处,道:“这并非是对错,它们可能都是对的。”
  顾云锦和两个嫂嫂看着韦沿。
  “沧海桑田,各位都知道吧,”韦沿道,“这两份史料相距六十余年,对大漠而言,吞噬一个本就不大的绿洲,也够了的。”
  地形会变化,水源会枯竭,在所难免。
  韦沿转头看着墙上的地图,长长叹了一口气:“老头子不担心别的,就怕自己的那些经验、记忆,也成了沧海桑田。”
  可哪怕是沧海桑田,依旧需要整理。
  而前头战局陆陆续续传回来,也叫裕门关的百姓牵挂在心上。
  山口关易守难攻,几次调兵,都无法突破守备,这叫向威都骂娘了。
  攻防之中,也抓到过狄人俘虏,通过审问,这些真正攻打过北地的狄人都一口咬定,进城毫无阻碍。
  “先前驻军在一处绿洲,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安营扎寨了十几天,那里没有受风雪影响,”翻译一面翻,一面打量着蒋慕渊等人的脸色,“那天夜里突然就出发了,我们也是攻到城下才发现打的是北地。
  当时就慌了,这等于是去送死的,可都到城墙下了,只能硬着头皮打。
  就想着试一试,没想到轻而易举就冲进北地城了……”
  第596章 什么都敢说
  是的,轻而易举。
  简单到连这些本以为是送死的狄人兵士都浑然不解的地步,他们就这么骑着马冲进了北地城内。
  没有了高耸的城墙和结实的城门的阻隔,近身巷战,狄人颇具优势。
  哪怕是守军奋勇抵抗了,也已经是流水东去,阻拦不住了。
  城墙上的顾家大旗坠落时,狄人没有欢呼,反而很不踏实。
  这样莫名其妙的胜利,让他们在烧杀抢掠之后,选择退出北地城。
  这番供词,让气氛变得沉闷不堪。
  向威有一瞬间的豁然开朗,但下一瞬,又被一肚子狐疑所掩上,他转头看向蒋慕渊。
  蒋慕渊抱着双臂,站姿随意却也挺拔,火光映了他半边脸庞,另半边隐在暗色之中,从被光线照亮了的那半边脸看,他的眼中透着嘲弄和毫不意外。
  “小公爷……”向威试探着开了口,“您如何看?”
  蒋慕渊眼皮子抬了抬,没有回答向威的问题,只问那俘虏:“你们损失如何?进城巷战,死伤多少?”
  翻译赶紧问了,得了答案,道:“损失惨重,守军负隅顽抗,根本不要命,这也是狄人退出北地的原因,担心后续还有什么反扑。”
  “山口关和鹤城呢?”蒋慕渊再问,“攻打得是否顺利?”
  “比预想中的简单,可能是北地失守的消息传到了这里,军心大乱。”
  蒋慕渊颔首,又问:“安苏汗的几个儿子斗得很凶?”
  翻译再答:“他说他不知道,他就是个小喽啰。”
  蒋慕渊没有再问,只是示意向威等人去帐中说话。
  待入了帐,蒋慕渊才道:“眼下消息,各有各的说法,我们都不知道北地防卫当日出了什么状况,但守军死守也是事实。
  这一点,北地逃出来的百姓能作证,刚才那俘虏也证实了,再说北地城里还留了那么多狄人尸首。
  因此,我是不信顾家通敌那一套的,别说安苏汗能让顾家养儿子,顾家要通敌,能叫自家死伤成这样?
  再说山口关,易守难攻,却叫狄人撕开了口子……”
  向威对镇北将军府素来信任,与顾缜、顾致泽两父子也熟悉,自然不愿意往坏处猜想:“北地破城,还能往顾家身上推,这山口关和鹤城,总不能说是顾家通敌了。”
  这一关一城亦有守军,却也没有抵挡住狄人的攻势,伤亡一片。
  其中固然有北地失守造成的军心、士气的打击,但也有其他的原因。
  攻守,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
  “咱们都打过仗,”有副将道,“若凭借城池、关隘、天险就能高枕无忧,那还练什么兵,都去挖山吧。
  战局每时每刻都有变化,有意外,不能因为失守就断言如何如何。
  否则,历史上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事,都要改写了。
  我们在山口关前吃瘪,不等于狄人打过来的时候,山口关守军守得不对。”
  蒋慕渊点头,道:“依我之见,恐怕还是北狄里头有些门道。
  北地轻易破城,狄人都没有想到,消息传回去了,总要借题发挥,以此泼一泼脏水。
  安苏汗几个儿子明争暗斗的,谁知道都寻些什么花样。”
  蒋慕渊现在是什么都敢说,顾致泽已经死了,死人张不了嘴,他硬要瞒过去,总能有一番说道的。
  御书房里信不信是一回事儿,有没有实证又是另一回事儿。
  等北境平定,在顾云宴几兄弟的军功面前,京城里不好翻没有证据的帐。
  这番说辞颇能诓人。
  lt;/divgt;
  lt;/divg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