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详细调查
经过陈洋的不懈努力,位于农场东北角的官帽山,终于被变异的魔鬼荆棘合围了。
看着已经基本成形的荆棘墙,陈洋的满足感简直突破了天际,因为这些魔鬼荆棘全都是他一个人种植的。
自己亲手干出来的劳动成果,和别人的劳动成果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其实很多时候享受的并不是结果,而是结果之前的过程。
就像是泡妞一样,直接给你个美女,远远不如自己一步步追到手的爽感大,而且还是大得多。
不过,魔鬼荆棘墙是弄好了,距离可以放养鸡鸭还需要再等一段时间。
陈洋农场里养出来的鸡鸭,可不是那些普通养殖场的弱鸡。
据说很多养殖场的鸡鸭都是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从生到死,几乎就不运动,别说飞了,连站起来走路都困难。
而陈洋农场的鸡鸭可不一样,尤其是那些鸡,两只翅膀一扑棱,呼啦呼啦地就能上树,不要说刚刚扦插的荆棘墙,你就是弄一圈比人还高的围墙,它们也能飞出去。
为什么陈洋急着把鸡鸭转场?就是因为现在的围网已经围不住它们了。
当初陈洋买围网的时候,鸡鸭还小,陈洋就没想那么多,买的是一米八高的,要不是小灰训练得好,和二秃子看得紧,那些比较大的鸡早就飞得漫山遍野都是了。
别说鸡,就是那些鹅,现在都能飞到树上,简直能惊爆人的眼球,根本就没地方说理去。
当然,魔鬼荆棘究竟能长多高,陈洋现在还不好确定,因为每次不等它们长高,陈洋就开始剪枝,往其它地方扦插种植。
陈洋准备把每座山头都围起来,相互之间隔离开,所以现在对魔鬼荆棘的需求量很大,暂时还不能让它们长太高。
为了在官帽山上放养鸡鸭,陈洋已经把官帽山范围内比较珍惜的植被都移走了,比如那些铁皮石斛,陈洋就移栽到了比较靠南的核桃山上。
陈洋现在的计划是,只在靠北的三座山头搞养殖,比较靠南的三座山头搞珍惜植物的种植,比如说那棵古怪的老茶树,比如那些比较值钱的铁皮石斛。
因为养殖需要帮工们经常打理,所以应该放在距离村子比较近的地方,缩短帮工的行动距离。
而老茶树,人参,铁皮石斛那些比较珍惜的东西,一般不需要人工过度干涉,所以离得远一些影响不大。
当然,像果树这种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植物,陈洋也是准备种在靠北的三座山头的,马头山上就种了几百株的水蜜桃,还挖了很多的树坑,只不过现在交通不便,树苗运不进来,那些树坑都空着。
至于那两头大奶牛,陈洋压根就没管它们,让它们随便在农场里溜达。
农场里植被茂盛,到处都是野草野花,两头奶牛虽然食量比较大,但也吃不了多少,只要不吃那些田地里的庄稼和蔬菜,其它的东西随便吃,吃得还没有长得快。
为了保护庄稼和蔬菜,胖婶早就让帮工们从山上砍来了很多荆棘,围在田地周围,只留了几个供人进出的通道,而且没人的时候还会用一些荆棘简单遮挡,两头奶牛根本就进不去。
注意,是荆棘,不是魔鬼荆棘,这一点必须弄清楚,用煞气培育出来的魔鬼荆棘,不是一般人能碰的,所以每次扦插,都是陈洋亲自操刀。
变异的魔鬼荆棘可不光是长相狰狞,看起来吓人,是真有毒的,谁要是让它长长的刺扎一下,不但会痛不欲生,伤口处还会肿成一个小馒头,好几天都消不了肿。
有些体质比较差的,对魔鬼荆棘的毒素比较敏感的,症状会更严重。
具体有多严重,陈洋没有做过人体实验,不过根据他残忍地用一头倒霉的猪做过的实验判断,一旦被多根刺扎中,很可能有丧命的危险。
所以,陈洋准备等魔鬼荆棘墙成形之后,在两侧再种上一些花椒树之类,免得有些傻帽不知死活,一头拱到魔鬼荆棘墙上。
当然,除了人类之外,一般的动物,包括家里饲养的动物,是不会轻易靠近魔鬼荆棘的。
动物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陈洋曾经做过实验,绝大部分动物遇到了魔鬼荆棘都是避而远之,一些弱小的动物,诸如鸡鸭之类,看见魔鬼荆棘甚至比看见黄鼠狼都畏惧。
这就是陈洋为什么不怕鸡鸭之类的家禽,从魔鬼荆棘墙里飞跑的原因,哪怕魔鬼荆棘墙将来长不了那么高,家禽摄于对它们的天然畏惧,也会离得远远的,哪还敢从它上面飞过。
就在陈洋一心一意开发农场的时候,苍山县新上任的毛县已经把他调查得差不多了。
为了调查陈洋的详细情况,毛县不惜放下身架,主动找了县局的局长李富强,还有几个当初和张衙内一起去过莲花村的小崽子。
李富强听铁杆手下代诚说了,毛县是怎么气势汹汹杀到苍山镇,又是怎么灰溜溜夹着尾巴离开的,所以,心里对这个新来的毛县是一万个看不起。
作为一个领导,想的不是怎么把经济搞活,怎么把人民的生活搞好,刚一上任就想要谋夺别人的产业,这种人简直就是垃圾中的垃圾!
不过,心里再对毛县鄙夷,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于是,李富强就捡了一些能说的,好说的,方便说的,对他自己没什么影响的东西,告诉了毛县。
至于那几个当日跟着张衙内一起去过莲花村的“小伙伴”,面对大领导的询问,可没有李富强的底气,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了还想说,结果越说越离谱。
什么陈洋和汪文武的闺女有一腿,陈洋和白国庆的闺女也有一腿,陈洋和郑厅的闺女更有一腿,对了,还是大小闺女各有一腿等等。
什么?
毛县彻底懵逼了,搞什么飞机,怎么又多了一个白国庆的闺女,老子以前怎么没有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