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抢救大明朝> 第658章 有债不还,还要再借

第658章 有债不还,还要再借

  从宋朝开始,藩镇就变成了一个政治上特别不正确的东西了。而削藩就是政治上特别正确的一件事情了。
  但是朱慈烺看待藩镇问题的角度,却和一般人不一样。他不是从维护大一统这个最高政治理想的高度看待藩镇,而是从最现实的财政问题去看待藩镇的。
  在他看来,唐朝设立藩镇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分裂国家,而是为了保卫国家。至于为什么要用这种军政一体的藩镇去保卫家国,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没钱啊!
  唐朝传到唐明皇手里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土地兼并和大部分人口“不课”,也就是大部分人口不纳税的问题。
  前者让府兵制无以为继,后者则让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养募兵。
  所以放权给地方,设立军政合一的藩镇,让藩镇的节度使自己去努力经营,自负盈亏,并且养活一支能打的雇佣军,就成了唐朝维持盛世局面的唯一办法了。
  如果不设方镇,唐朝的土地兼并和财政困难就会摧毁国家的武备,没有军队保卫国家的结果,真会比安史之乱好吗?
  而朱慈烺的捞钱能力在中国历代帝王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所以他有足够的财力供养一支人数庞大的军队。但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财政黑洞也不少,比如治理黄淮是——能不治吗?一亿几千万人要吃饭啊!给你来个大泛滥,直接冲掉几千万石,米价还不涨上天际?
  山东、辽东战场也是个财政黑洞!两地都没啥收入,而朱慈烺为了收编山东四镇,又扩出八万克难新军的军额,光是一年的军费就要增加四五百万两!
  此外,山东、辽东的官府还要开销,还有不少大工,还有两个屯田司——辽东金州屯田也要开始了,将会种植土豆、大豆和高粱米。
  这两处这两年都得大开销,每年花掉上千万都不算什么!
  四川、贵州现在也有变成财政黑洞的趋势了!
  因为大顺、大西合流,大顺军的实力大增。成都府在洪兴元年夏季终于不守。马士英、杨展、曾英、秦翼明等军现在退守到川边的川西的四川行都司、马湖府、乌蒙府、东川府、镇雄府、乌撒府,川南的遵义府,以及贵州省的地盘上继续抵抗。
  这可又是十几万大军加上一堆收不上税的地盘——整个四川的田赋额度才108万石,贵州只有5.08万石。现在剩下这点地盘,一年的税额也不知道有没有10万石?而十几万大军的开销一年至少几百万......
  另外,川军已经在四川和张献忠、李自成(装活)、李过的军队对抗了五六年之久,朝廷可没拨下什么军费。
  十几万川军打了五六年的账怎么算?那么多战死的,打残的又怎么算?
  真要讲道理,朱慈烺至少得拿出个两三千万两去给马士英、杨展、曾英、秦翼明等军报账......
  而吴三桂、朱慈炯死撑着的甘陕,自然也是一个超级大的无底黑洞!
  想想历史上清朝在和准格尔部的长期战争中花了多少银子就能想象一下甘陕的窟窿有多大了?
  最后,云南那边的形势总也稳不下来,是一个正在形成的财政黑洞。
  如果朱慈烺想把所有黑洞都接过来自己扛,大明没有一亿以上的财入是想都不用想的!
  因此扛下必须扛起来的黑洞,再把不是那么紧要的地方丢给藩镇,也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了。
  哦,也不能说是唯一。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将财政黑洞转移给基层的将士......
  而这代价,就是明军的战斗力再一次直线下滑!
  .......
  “两位公爷,黄掌柜、苏掌柜已经到了。”
  襄阳府城内,总督湖北、河南军务衙门内,吴三桂终于等到了能为吴三桂解决财务困难的“高人”。
  这个总督湖北、河南军务衙门是吴三辅的地盘。在大明朝廷的直辖地盘上,军务和政务已经开始分离了。
  主管一方军务的大员有总督(主管两省及以上军务)、提督(主管一省)、总兵(主管一府)等几级。
  而师、团等野战部队,则在战时配属总督衙门、提督衙门或总兵衙门。在非战时,则由大元帅府管辖军令,由兵部管理军政。
  另外,还有分镇各地的16将军府,则主管募兵、训练新兵和保护军眷。
  而主管一方民政的衙门,则是巡抚(主管一省)、知府(州)、知县(州)等三级。其中巡抚和知府,也会管辖少量的军队,以维持地方治安。
  在襄阳招待吴三桂的吴三辅,现在就是主管两省军务的总督了。
  而这总督并不常设,现在不算南北洋总督,整个大明只有湖北、河南总督吴三辅,山东、辽东总督史可法和云贵川总督马士英三人。
  “快快有请。”吴三辅虽然贵为总督,又是国舅,但是在两行大掌柜面前,还是不敢端什么大架子。
  “二哥儿,”吩咐幕僚去相请之后,吴三辅就理了下官服,站了起来,对吴三桂道,“这二人都是在北京突围前就跟随皇爷的,虽然只是一介皇商,但是却掌握两大银行,非同小可啊!而且他们两人虽然没有官职,但是都有爵位。黄江是克难新会伯,苏生是克难青浦伯。”
  “是吗?”吴三桂也跟着起身,“两个皇商还封了伯爵?”
  “伯爵没有什么,但是两大银行的掌柜可就厉害了......大哥的那点债,他们俩一句话就能由两行接手。”
  “是吗?那可就太好了!”吴三桂终于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了。
  无债一身轻啊!
  ......
  “国公,皇爷的意思,您和代王欠下的债,都是藩债,不是国债。”
  “国公,这个藩债藩偿,朝廷可以帮衬一二,但是绝不可能把债都接过去。”
  万钧巨债并没有离开......
  黄江和苏生两位伯爵商人,虽然都是和气生财的样子,但是却没有帮着吴三桂还债的意思。
  他们只是奉命来查清债务情况,并且帮着吴三桂和朱慈炯同债权人谈判,以达成一个债务重组方案。
  “几百万的债,靠甘陕的财力怎么可能还得上?”吴三桂的脑袋摇个不停,一脸的苦涩。
  他大概是五代十国以后,第一个想要撤藩而不得的藩镇之主了吧?
  军阀当到他这个份上,也是苦极了的。
  “还不上不要紧,”黄江笑着,“还不上就再多借一点!”
  苏生点点头:“借他个1000万......子子孙孙慢慢还,总有还上的时候!”
  还要子子孙孙还!吴三桂心说,自己对不起吴应熊了......当个藩主还当出一屁股债!
  “可是甘陕这副模样,还有谁肯借?”吴三辅比他二哥懂金融,他在东南好几年,见多了。
  “有办法的!”黄江拍着胸脯,“我们有办法的......现在要抓紧的是查清楚晋国公的负债情况,同时尽快成立由晋国公统领的方镇。有了方镇,就会有藩产、藩税,这样就能算出藩债的上限。算出了上限,我们就能去和债主们商量了,总能谈出一个合理的期限和利率的。”
  苏生补充道:“皇爷还有个想法,发行可以转让的藩债票!让藩债可以流动,可以抄卖,形成一个藩债交易市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