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灭明> 第1097章 喀喇沁人

第1097章 喀喇沁人

  天命军骑兵的作战规模,再次刷新了此前的记录。
  这次攻打卓索图盟,第一营五个团两万五千余人,第三营第五师超过两万,加上敖汉、柰曼二部的骑兵,接近六万骑兵参战。
  李自成的一万亲兵,做为预备役,做些战略辅助工作,随时可能参战。
  第一营沿着锡伯河南下,直扑南面的喀喇沁右旗,第一师西出边墙,从营州出发,沿着边墙西进,而敖汉、柰曼二部的联军,在努鲁尔虎山北麓汇合,然后直取卓索图盟的会盟地——卓索图。
  李自成也没闲着,他率领亲兵,沿着锡伯河、老哈河南下,将两河之间的区域,一点点归化过来,按照“村镇制度”,给残余的蒙古人登记,划定牧场,向畜牧、定居的方向发展。
  一路之上,李自成还在考察地形,希望找到北京经古北口,至饶乐府城的大道。
  锡伯河发源于七老图山的茅荆坝,七老图山是七座山脉的联合体,中间隔着裂口,茅荆坝恰好在裂口上,相当于通行的山口。
  越过茅荆坝,沿山间谷地行了一百五十里,便是滦河与伊逊的交汇处,地形也随着开阔起来,草原牧场与山间牧场交相映辉,的确是游牧民族理想的牧地。
  牧草一片杂乱,甚至还能看到血液。
  战争的痕迹非常明显。
  此处并没有牧民,但刘云水留下数十士兵,看管俘获的牛羊,还有俘获的女人和财物,李自成扫了一眼,牛不下两百头,羊有数千只。
  怎么办,骑兵总不能在此牧牛牧羊吧?
  没办法,他让亲兵接管了牛羊,第一营的士兵归队。
  李自成让亲兵们扎营,自己却是取出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渡过滦河,便有古道通向南面的边墙古北口。
  而且,此处距离古北口,不过一百五十里,快马一日可至,距离北京城亦不过四百五十里,实在算不上远。
  将来如果能修筑大道,交通极为便利。
  他思索了好一会,心中已有了定夺:就在此处立府,府城沿用前明的称呼——大宁!
  大宁卫应该不在此处,已经不重要了,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大宁府东南方向是边墙,北面与饶乐府相连,西北方向是上谷府,西面是宣府,宣府也要向边墙外延伸。
  有大宁府护卫,北京将不再直面游牧骑兵,边墙关隘上的士兵,也可以松口气了,至少增加了不少预警的时间。
  大宁府内,全部迁移汉人,或者是心怀华夏的归化者,发展速度可以不快,但前期一定要安稳,将来时间久了,蒙古人归心,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了。
  但北五省刚刚经历过土地方面的改革,百姓基本上都有良田,谁愿意来到关外的苦寒之地?还有各种无法预知的风险……
  何小米过来,见皇上正在,等了一会,方道:“皇上,晚膳准备好了……”
  “晚膳?”李自成心中一动,百姓们忙碌一生,不就是为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吗?如果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吃得饱,穿得暖,又能娶上婆娘……
  他匆匆用了晚膳,然后给梁文成去了一封亲笔信。
  在这份亲笔信中,李自成告诉梁文成,立即向古北口外移民,数量不能少于三万丁!
  凡是移民古北口外的大宁府及各县,三年免征农业税,两丁一头牛,每丁十只羊,如果全家移民,二十五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尚未娶亲的男丁,官府将发放一名婆娘。
  向关外派出三名知府和若干知县,其中出任大宁知府的,须尽快赶赴关外任职,留下两名知县,随迁移的百姓同路,出了古北口,沿着大道,沿途每隔五十里设置一镇,每镇约百丁,直至大宁府,以镇为中心,向道路两侧安置村庄,每村壮丁数可以十人,也可以二三十,以实际承载的人数为限。
  准备充足的种子,小麦、小米、土豆、红薯、玉米,还要有各种蔬菜,免费发放给百姓,让他们来大宁府试种,最好让农业部派出农业方面的专家,来关外试种。
  耕牛就免了,但尽量帮着百姓们准备一些农具。
  李自成相信,边墙内可以种植作物,过了边墙,应该也能种植一些作物,就算产量稍低,总能养活百姓。
  百姓的粮食不够,可以用牛羊补充,但绝对不许养马,除非得到朝廷的特许。
  李自成将书信收拾好,交给何小米,让他明日着人送回北京,人数稍稍多些,一是为了安全,二是让部分士兵从古北口返回,沿途勘察官道。
  李自成躺到行军床上,思索了很久,方才睡去。
  翌日天明,他亲自召见了被俘的蒙古女人,这些留下来的,都是年轻的女人,她们刚刚失去了亲人,脸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和恐惧。
  李自成知道,她们没法选择自己的生活,但她们绝对不是无辜的人!
  当年蒙古骑兵入侵汉地的时候,她们虽然没有随军祸害汉人,但她们的父亲、兄弟,没少残害汉人,她们是受益者,现在应该用一切形式向汉人赎罪!
  如果说她们是男人的财物,无法劝慰自家的男人,那现在让她们真正成为女人,享受女人的生活,承担女人应该承担的义务,华夏是在解救她们!
  李自成忽地笑了,这是战争,是征服另外一个民族,伤亡是难免的,杀戮也是难免的,她们能活下来,已经是万幸了。
  他告诉她们,先在大宁府周围牧牛牧羊,将来给她们寻找好人家嫁了,保证衣食不愁,如果不听从安置,或是妄想逃跑,天命军绝不会轻饶,甚至会让她们随军伺候士兵。
  女人们将信将疑,只能听从李自成的安排,在如狼似虎的骑兵面前,她们不可能有逃跑的机会。
  李自成将亲兵分做两拨,一个团五千余士兵,在滦河北岸立城,大宁府人口不多,府城不用太大,十二里足矣,如果需要,将来可以再扩张,城墙也不用太高,暂定为六尺。
  战场俘获的壮丁,也将加入筑城大军。
  另外一个团队的士兵,由李自成亲率,安置归顺的百姓。
  西南方向不断有喀喇沁右旗的牧民愿意归顺,李自成让随军的官员,按照上谷、饶乐二府的规章,让他们归化为汉人,登记人口之后,发还原先的财物,给他们划分牧场。
  第一批的牧民,被安置在锡伯河上游,但他们不是主动归顺,是有罪的人,所有的壮丁,须得在大宁筑城一月,之后才能回家。
  李自成看着行军地图,锡伯河上游立为锡伯县,加上敖汉、柰曼二旗将立为柏州、居月二县,饶乐府总算完成了,满清的昭乌达盟,全部成为汉地。
  接下来便是更加靠近边墙的卓索图盟了。
  大宁府城已经开始修筑,关键是所属各县,必须将北京以北,完全罩进去。
  刘云水是一位出色的将军,他唯一的兴趣,便是战争,这次皇上让他做为主力,从西向东征伐,又没有限制他的杀戮,让他非常兴奋。
  他将军队以团为单位,分散在燕山南麓,只要遇上蒙古人的部落,并不需要宣战,直接冲上去便是一顿杀戮。
  不过,刘云水告诉士兵们,年轻的女人不可杀戮,留着带回去,皇上要充分利用,还有牛马羊,除了杀了吃肉,都是集中起来,普通的财物,刘云水根本看不上,但铠甲、兵器,还会搜集起来,免得将来落到蒙古人的手中。
  沿途是蒙古喀喇沁右旗的小型部落,除了女人河牛马羊,几乎没有活口,壮丁只有跪下来求饶,才会成为战俘,暂时留下他们的性命。
  女人、牛羊、铠甲兵器越来越多,已经影响战斗力,刘云水没法,只得着人押赴大宁府,交给皇上处置。
  刘云水发现,主动归顺的喀喇沁人越来越多了,难道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图谋?皇上没有下令,他这个主将有权决定对待喀喇沁人的态度。
  这些喀喇沁人,如果让他们生存下来,迟早会成为华夏的祸患,趁着这个机会,不如屠杀了,一了百了!
  但喀喇沁人主动归顺,看到华夏的九州军旗,远远就是跪迎,他实在下不了手,如果让皇上知道他杀降,将来也会处置他。
  这究竟是为什么?
  难道喀喇沁人不是蒙古人吗,他们不是喜欢骑射,喜欢来汉地劫掠吗,如今汉人来了,他们为何成了孱弱的羔羊?
  刘云水很快就发现了,各个小部落中,有不少汉人在穿梭:原来是汉清部的人!
  他恨不得将这些汉清部的人一刀两断,这么好的机会,他们竟然从中捣乱!错过了今日,以后再难有这样的好机会,难道喀喇沁人归顺了华夏之后,还能杀了他们不成?
  刘云水知道,以皇上的性子,绝对不会允许归顺的蒙古人被杀!
  但谁能保证,将来得了机会,这些喀喇沁人不会将弯刀指向华夏的士兵河百姓?远的不说,便是大明崇祯年间,这些喀喇沁人,就没少屠杀汉人、掠夺财物吧?
  但刘云水不知道的是,喀喇沁部原先是泰宁部,大明立国初年,一直臣服于大明,只是后来大明国力日衰,逐渐丧失了关外,他们才被迫臣服于满清的。
  刘云水虽然对汉清部的人恨得咬牙切齿,但他知道,汉清部的人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只得将归顺的喀喇沁人送给皇上处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