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马过江河> 第897章 201.凡人之争

第897章 201.凡人之争

  与海晏河清、太平盛世的江南道既然不同;华江以北的土地上,早已燃起了漫天的狼烟。
  在许荣桓死后,天佑帝委派四子周长安,前去河东城挂帅御敌。此举不但彰显了周元庆的守土之志,更一举安定了摇摆不定的北燕军心。
  于是,河东城这座中型城市,便成为了此次战役之中的一具石碾,飞快的消耗着双方的有生力量。
  然而,原本还算是势均力敌的河东战场,当秦军的十五万增援部队,以及第二批攻城器械,安然送抵前线大营之后,便迎来了巨大的转机。
  在二路援军以及战备物资抵达的当天,秦军主帅陈子陵亲自犒赏三军。次日清晨,他取出写好的遗书高声诵读之后,在阵前当众许下一盟血誓!
  河东城破之前,就算只打剩下他陈子陵一人,攻打河东城的势头,也绝对不会停止!
  陈子陵以身为旗,脱光了上身,爬上了阵中的鼓台之上,亲自为前方冲锋的将士们击鼓助阵;眼见自家主帅以身作则,秦军将士们也燃起了十足的斗志。他们不分白昼、不分批次,对四面城墙展开了绵延不绝的猛烈攻势。
  河东城下,展开了一场日夜不停的鏖兵,也将本就疲惫不堪的双方将士,推到了最后的极限上。也不光是陈子陵督战三日、不眠不休,还生生将两条臂膀抡肿了两圈;作为北燕军主帅的周长安,也以同样的方式,陪他耗过了三日三夜!
  周长安是何许人也?自幼生长在富贵至极的帝王之家,文武两道造诣匪浅、人品相貌更是上上之资,堪称华禹百姓的终极梦想。然而在这三日之中,富贵如他、却始终未曾退下城楼半步!他不但与城上的将士们,一同起靠着清水干病果腹;更从这些粗鄙不堪的厮杀汉身上,学回了一身的**习气。
  在三日之中,四皇子经常会站上极其危险的城墙垛口,当众对着城下蜂拥而至的敌军,大肆便溺。他这种泼皮无赖般的行径,大大激起了守城将士们的凶性,更将头上那顶皇子的金冠一把扯下,丢到了九霄云外。
  可以说自那三日过后,北燕军中将士,再不知有什么四皇子,只知一个周长安。
  师从王放的军师郑谦,也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出身。可也在四皇子的“以身作则”之下,丢掉了文人的体面与文雅。的确,在这三日三夜之中,勇武之极当属三军主帅周长安;但最为辛苦忙碌之人,则首推郑谦郑益之。
  城墙上的守城将士,可以进行三班轮替;但负责指挥守城、稳定军心的主帅,却只有他们二人而已。周长安被他替下之后,还可以找一处攻势薄弱的城墙,临时小憩一会;可郑军师被替下之后,还要走下城墙,负责主持民生后勤等一系列的杂物!
  短短三天,郑师爷却仿佛生了一场大病,连眼窝都凹了进去。然而这场比拼双方意志力的鏖战,竟然在第四天的头上,戛然而止了!
  因为谛听送来的新型投石机,经过三天三夜的研究,终于列装完毕了!
  这是一种巨型投石机,乃是从秦墨残稿所描述的“籍车”之中,演化改进而来。当然,能够做出这等改动之人,便只有死在了沈归手上的天机工坊坊主——孟田。
  籍车原本是一种极其笨重的守城器械。此物威力巨大,发射的火弹丸极重,所以每每投射火弹,都会对自身产生很强烈的反冲力。如此一来,对于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弹丸落点的精确程度、总体的使用寿命等等等等,都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问题。。
  所以,在秦墨籍车的原稿之中,此物的下半部分,是需要深埋在土地之中的;如此一来,战场调度也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再加上它本身极其沉重,列装拆卸,也同样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此看来,确实不太适合于攻城战役之中。
  只不过秦墨的残存古本,并不是神谕,也无需照本宣科。以机关术见长的孟田,经过反复调整与实验比对,终于在保留八成威力的前提下,为二代籍车加上了六具木轮。虽然如此一来,在精确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削弱、重量也没有丝毫减轻;但却大大简化了运输难度,也提高了正面战场的灵活性。
  所以经他这一番改良之后,二代籍车在进攻方的战场之上,也可以派上用场了。
  与寻常的投石机不同,经过孟田改良的二代籍车,不但可以通过高角度的抛射,为敌城之中的民居以及营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更能沟通低调度的投射,轻易洞穿在四层厚度以下的城墙。
  华禹大陆的城墙厚度,都是根据地理位置、以及城市规模建造的;除去一些特殊的边关要塞、军事重镇、以及王朝都城之外,普遍都是二、三、四的标准厚度。
  也就是说,河东城那双层厚度的城墙,根本无法抵挡籍车的攻势!
  第四日清晨,一阵蝗虫般的箭雨、裹挟着燃烧着火焰的巨形石弹,被籍车由城外抛入了城中。这犹如灾厄降临、星河俱碎一般的末日景象,也将河东城中的军民人等,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经过一番紧急商议,郑谦很快就说服了周长安,并迅速传达了弃城河东城不顾、全军向并州城突围的命令。
  其实,放弃河东城的这个决定,对于周长安与郑谦来说,都谈不到艰难二字。因为自周长安挂帅之后开始算起,两军在河东相持不下,已过了三十余日。虽然郑谦预想当中的瘟疫,并没有迅速蔓延开来;但望着城下堆积如山的尸骸残肢,再加上即将步入盛夏时节的温暖气候,谁又敢说郑谦的这个想法,是杞人忧天呢?
  所以即便秦军就此退去,这河东城仍然还是要弃,早一天晚一天,并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如果今日挂帅御敌之人,仍是那位冤死的巨灵侯爷,可能还需要上报朝廷,等待天佑帝的批复。而周长安毕竟是皇子之身,离京之前又身怀陛下密旨、授其临机专断之权;所以无需奏报,他便可下令弃城。
  眼下敌军有了可以轻易洞穿城墙的籍车助阵,正值兵锋大盛之时。而且河东城作为古战场,城墙经过特别加固,远非附近小城可比。如此一来,也就彻底摧毁了他们分兵驻守沿途小城,层层阻击秦军北上的美梦。
  所以,依照现在的战场局势分析,全军迅速退守三晋首府——并州城,乃是不二之选。
  不过,虽然并州城城墙坚实、或许可以抵挡籍车的威力;但经过这几十日的消耗之后,周长安麾下具有作战能力的士卒,仍有二十余万之多;那些还未撤走的本地壮丁、以及轻重伤病员,也高达十几万人。
  而河东城与并州城之间,相距足足八百余里。这么多的人,踏上如此漫长而艰辛的撤军之路,实在是祸福难料。
  然而,当周长安召集了麾下的众位将官,商议撤军事宜的时候,几十位各营将领,非但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更争先恐后地要求为大军殿后!第一次体会到军心可依的周长安,在百感交集之下,亲自率领天佑军八千精骑,由河东北门杀出;而郑谦则带着剩下的壮丁与残兵,在大军的保护之下,凭着周长安用性命拉扯出来的战场空间,开始由南门突围。
  其实,他们选择突围的时机非常恰当。由于秦军刚刚得到籍车相助,对于这种新东西的操作方式还不甚了解;所以本着以战带练的原则,他们并未在第一轮的齐射完毕之后,立刻对城墙发起攻势。
  当陈子陵接到探马回报,说北燕军主帅周长安,亲自率领一支近万人的精骑,自北门杀出重围之后,陈子陵也同样并未在意。
  毕竟他眼前的城墙之上,仍然还有源源不断的守军增援;而周长安率领的八千精骑,也是他叩在手中的一张王牌。如今北燕军有此异动,想必是被籍车的威力吓破了胆子,想要试探出一个好机会来,一举毁掉这批新式军械。
  陈子陵与周长安在这区区河东城下,足足对峙了个月有余。所以他根据惯性思维,已经把周长安弃城的可能性,遗忘在了脑后。
  况且秦军虽然也有骑兵的编制,但没了黑骑的辅助,余下的大多都是哨探轻骑,战斗力并不算强;所以从实际角度来看,他们拿这一大批北燕精锐骑兵,并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不过,如果周长安一旦敢打他军械粮草的主意,那么十五万精神足满、枕戈待旦的二路援军,也定能将他们全部留在这里。!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之后,河东城的西侧城墙,已然是千疮百孔;而那具挂满了秦军将士残骸血肉的城门,也轰然倒地,向秦军敞开了怀抱……
  通体酣畅的陈子陵,当众发表了一番获胜宣言,并亲自拎着战刀,一马当先走入河东城大门。然而,他还没能走出几步、便被一伙隐藏在城门之后的伏兵,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更险些被人一刀剁掉了脑袋!
  匆忙退出河东城的陈子陵,急忙传令手下将士,冲入城中剿灭残兵。这些自愿留在城中阻击秦军的人,虽然不算太多,却胜在战斗意志极其旺盛。这一场巷战打下来,直到太阳西沉之时,藏在民房之中的最后一名北燕军,才被秦军的一支搜索队发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