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战国侠义> 第35章 用武之地

第35章 用武之地

  “三晋”间本有“世代为兄弟”的盟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变幻莫测,“义”终于被“利”所置换。
  三国间逐渐分化瓦解,而最大的裂痕则起源于魏惠王与哥哥公子缓的继位之争:
  惠王原名公子茔,魏武侯死前没来得及确立继承人,按“立长”的原则应由哥哥公子缓继位。
  但公子茔的母亲是正夫人,他便是“嫡出”,地位比“庶出”优越。
  所以他认为该由自己继位,由此引起纷争。
  弟兄二人都拥有一定的武装力量,争位就由“动口”演变为“动手”,形成国内战争,魏国由此大乱。
  公子缓势弱不敌,大夫跑到韩国求援,赵国也同时介入,两家发兵开入安邑。
  但在怎样解决这场兄弟之争时,韩、赵两国产生分歧:
  赵成侯认为魏茔枭雄,魏缓懦弱,应该杀茔立缓,割地而退,魏国不会再强盛,对韩、赵有利;
  韩懿侯却装正经:
  “杀茔,暴也;割地,贪也,会受天下耻笑。
  不如两个都立,使魏分为两个小国,如同宋、卫那么弱小,就不可能再对韩、赵形成威胁。”
  从长远的战略眼光看,其实他的心更黑。
  可惜赵成侯固执己见,不肯听从。
  韩懿侯也极犟,一怒之下撤兵而去。
  赵成侯孤掌难鸣,也回邯郸,趁此机会,魏茔攻杀哥哥自立为君,便是魏惠王。
  中山本是当年魏文侯派乐羊攻克,已纳入魏国版图。
  乘着魏国内乱,姬窟的后代死灰复燃,惠王初立时也无暇顾及。
  赵国见复辟的中山君依然无所作为不堪一击,便袭而取之,竟成为赵国领土。
  旧仇加新恨,魏惠王决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机会来了!
  公元前三五四年,赵国向依附于魏国的卫国发动战争,迫使卫国屈服称臣。
  魏惠王便以“伸张正义,援救友邦”的名义,对赵宣战,庞涓立即率大军扑向邯郸。
  赵国的实力,欺负宋、卫之类濒临灭亡的小国还可以,与现在的魏国相比则差了一大截。
  几战之后,节节败退,只得缩回邯郸固守。
  而“正义”得到伸张后,魏惠王却不肯停住,乘势围住邯郸,并以手加额:
  “定泄当年你兵发安邑,欲害寡人之恨!”
  赵成侯没想到惹出这么大的乱子,几次求饶不成,只得向各国求救。
  但魏的兵力太强,一般都持观望态度,不愿引火烧身,齐威王却跃跃欲试。
  齐威王并非那种畏首畏尾、目光短浅的怯懦之辈,很有崛起于东方的雄心壮志。
  有一次魏惠王约他“会猎”于边境,惠王的车骑侍从甚盛,一个个披金挂银光彩夺目。
  尤其惠王乘坐的“七宝车”更是异常华丽,到达目的地后,由近侍捧负而下,大摇大摆地进入帐中。
  相比之下,齐威王君臣就寒碜多了,惠王得意洋洋问齐威王:
  “齐国有宝物吗?”
  威王傻呵呵地反问:
  “不知何物为宝?”
  惠王撇着嘴乐:
  “君何孤陋寡闻也!魏国虽小,但直径一寸,发光能照亮前后十二两车的夜明珠还有十多颗;
  偌大齐国,竟不知何为宝?”
  齐威王一笑:
  “齐当然也有宝,但不同于君:
  吾臣檀子守国之南境,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拜;
  吾臣盼子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到我河东偷渔;
  吾臣黔夫镇守徐州,则燕人闭其南门,赵人闭其东门,使我七千余户居民不受侵扰而安居乐业;
  吾臣种首负责治安防备盗贼,则国内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四臣之光可照千里前后,岂止十二乘车?
  所以与您的‘宝’不同。”魏惠王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由此可见二人品位之高低,齐威王由此认为魏惠王鄙陋自大,对他也生轻视之心。
  但目前齐国的军事力量尚逊于魏国,一旦参战,不见得能胜,所以相国邹忌反对援赵:
  “齐、赵弱于魏,若打了败仗后果固然不堪设想;
  便联手打胜这一仗,解赵之危,却与魏结仇,将来必遭报复,则齐无宁日矣!
  可说是后患无穷,所以救赵无论胜负,对齐都不利,少惹事,少麻烦,还是自扫门前雪为妙。”
  另两位重要文臣,也符合邹相国的观点。
  田忌、田婴则积极主张援赵:
  “赵危,才求救于齐,齐若畏缩不前,虽保一时的平安,却永无出头之日,称雄天下是打出来的!”
  他最理解哥哥的内心,所以极力激励威王。
  因为这是很重要的御前会议,所以孙膑被邀参加,文、武两派争吵激烈,只有他坐在角落里,微笑不语。
  威王望了他一眼,他也只做视而不见。
  文、武的意见都有道理,涉及国家的利害、安危,威王也不敢轻易决定,便点了孙膑的名:
  “孙先生,您意下如何?请教寡人。”
  孙膑不能再作壁上观了:
  “各位的高见都有道理,臣不好评判对错是非。
  然世论:
  ‘齐之竞技,不如魏之武卒’,可见我军素质不如敌。
  如援赵,获胜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宜贸然出击,必须慎重。”
  邹忌听了,得意地捋着长须朝武将们微笑,似乎说:
  “你们的军师都不敢出兵,还说什么?”
  田忌、田婴兄弟气愤的盯着孙膑,也许在心里骂:
  “这小子!怎么关键时刻掉链子?”
  岂不知孙膑还有下文:
  “但是,赵既求援,齐若弃之,威信便会一落千丈。
  而且已经示弱于魏,就算不援赵、没惹他,也难保日后魏不欺齐,到那时孤立无援,更加危险。
  所以齐不可纵容魏灭赵任意扩张,以致养虎为患。”
  田忌这才松了一口气,孙膑还是倾向于战,邹忌却一声冷笑:
  “孙先生果然是高!
  不出兵、出兵都让你说了,我们的政策怎么定?
  总不能派出大军,走到半路又停下来吧?”
  “对!臣的意见就是如此!
  答应赵国,齐将全力驰援,向天下做出最积极的姿态,却不把主力部队投战场;
  同时展开外交攻势,号召各国也都驰援,且跟他们约定:
  不必正面作战,只在各自边境用少量兵力对魏进行游击骚扰,起牵制作用即可,主战任务由齐军承担。
  各国恨魏已久,惟不愿撄其锋,因多避让。
  如今齐国给了他们不必出力却可出气的机会,又可获援赵之名,必定响应。
  而我们则要等赵、魏相持到筋疲力尽时才对魏发起攻击,就能胜利在望。”
  这种算计,不只着眼于自己的实力,还兼及各国趋利避害的动态,深入骨髓,诚所谓“知己知彼”。
  不但齐王与田忌等叫好,邹忌等虽默默无言,心中也暗暗佩服。
  不过他也感到孙膑才能过人,难怪大王要把自己的相印送给他,尽管他推辞了,但谁知他的真心?
  也许是欲擒故纵呢?
  此人终究是自己的一个严重威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