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战国侠义> 第75章 连横破纵(二)

第75章 连横破纵(二)

  苏秦到了齐国,拜见齐宣王,先行祝贺之礼。
  对着齐王,屈膝跪地,左手按着右手,支撑在地,缓缓地叩首,起身后又拜了两拜。
  一共三拜,这是当时臣子拜贺君王时的礼节。
  齐王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苏先生,你此番前来,是为了庆贺寡人攻占了燕国的城池吗?”
  苏秦没有说话,他突然仰起了头,表情沉重,面朝着大殿北方的横梁,闭上了眼睛。
  大殿之上,马上哄哄作乱,大家都在交头接耳,齐王也是勃然大怒,因为苏秦这个动作就是在表示哀悼齐宣王!
  一个大臣冲着苏秦大声喝道:
  “大胆苏秦,竟敢做出如此大不敬的行为!
  来人呐,把他拿下!”
  殿下的甲士一拥而上,把苏秦擒住。
  苏秦一声长叹:
  “我听说人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乌头,吃的越多,死的越快。
  燕易王是秦王的女婿,齐国攻占了燕国的城池就等于是与强秦结下了仇怨,这就如同饥饿之人去吃乌头一样。
  秦王一定会替他女婿出头,帮助燕国来报复,齐国即将大难临头了。”
  齐王闻言大惊,忙向苏秦讨教解危之策。
  于是,苏秦给了齐宣王一个台阶:
  “大王攻占了燕国的城池,一定是因为燕王犯了重大的错误。
  夺城只是对燕以示薄惩,现在归还以彰显您的宽宏大量。”
  齐宣王认为苏秦说的很对,便归还了侵占燕国的十座城池。
  苏秦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当时,有人却诋毁苏秦,说他出卖国家、反复无常,将要作乱。
  苏秦害怕获罪,因而从齐返回燕国。
  回到燕国后,燕王却没有给他官职。
  于是苏秦求见燕王,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反对“忠信”、提倡“进取”,向燕王解释:
  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
  易王之母燕文公夫人年方四十便守寡独居。
  素敬苏秦之才,经常召他入宫闲谈。
  有时太晚便留宿宫中,时间一长,免不了传出一些流言蜚语。
  易王虽有耳闻,但事关母后名誉,闹明白了自己脸上也不好看。
  投鼠忌器,隐忍不发,却更加厚待苏秦。
  文公夫人忘情之下,屡屡召见。
  苏秦也怕一旦泄露,麻烦不小,但又不敢拒绝夫人。
  想来想去,应躲开是非为上。
  便自告奋勇,要求到齐国去做卧底削弱齐国,设法增强燕国的力量。
  易王心中已有请走这位“大仙”之意。
  苏秦便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了齐国。
  齐宣王欣赏他的才能,任用他为客卿。
  齐宣王去世,齐愍王继位,他便是喜欢听竽独奏而吓跑了南郭先生的那位。
  其实这不能证明他“聪敏”,只是碰巧爱好不同。
  此人志大才疏,喜欢摆阔,仗着祖宗父辈给创下的一份实力雄厚的家业,便自以为不可一世。
  苏秦已是老奸巨滑,一眼就看出齐愍王是块什么料。
  首先劝说愍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很孝顺,然后便使劲全力,投其所好。
  以他的才干,讲政治军事,能搬出成堆成套,说到吃喝玩乐,也不是外行。
  休说是齐愍王这类人物,周公、姜子牙这些大圣大贤,被苏秦一顿吹捧灌米汤,也得找不着北。
  没用几天,他就成为齐愍王的心腹“忘年交”。
  接着就教他大兴土木,建楼、台、馆、阁,派人到天下选美女以充后阵;
  又按古典,组建了“八修”“九韶”歌舞队,每天击磬撞钟,供齐愍王欣赏。
  搞这些东西要废去很多人力、物力,势必加重人民的负担,目的则是搞垮齐国,从而使燕国获利。
  这时孟轲还住在稷下学宫,虽不任官职,但受人供养就不应看着人家胡闹,便拄着拐杖来见齐王。
  讲了一番“保民、行仁”的大道理。
  齐愍王本就认为稷下这批“学士”都是白吃饭,瞧不起他们,对孟老夫子的高论更是嗤之以鼻。
  总算看在他年龄大的面上,没让他太难堪,派车送回学宫。而对苏秦却言听计从。
  张仪了解到“合纵”内部的裂痕在逐步加深,决定有拉有打,从而加速它的崩溃。
  魏惠王时,张仪曾主动提出归还西河七城,所以魏秦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度缓和。
  襄王继位后,张仪欺他年少气盛、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便又通知魏:不还那七城了。
  襄王果然被激怒,大骂秦人反复无常,冒冒失失地带着军队想用武力收复。
  怎知张仪早有准备,派公子华为将设伏中途。
  可怜襄王连那七城都没看一眼,就被打得一败涂地,秦军乘胜攻下魏的蒲阳。
  襄王这时才想起还有个“合纵”联盟,忙请求支援。
  偏偏楚威王、赵肃侯相继逝世,两家忙着办丧事,不能出兵;
  燕国责备他事前不联系,没有准备,以后再说;
  齐则以必须五国同时出兵的理由予以拒绝;
  韩孤军更不敢出动……
  这是“合纵”成立后,其成员国第一次与秦发生战争,各国便未履行盟约。
  张仪把魏襄王吓了一跳后,又主动停战,提出和谈。
  魏襄王又喜又愁:
  停战议和是好事,但自己打了败仗,秦王不知会提出多么苛刻的条件、狠狠的宰自己一顿。
  不料,秦方的谈判代表张仪态度非常和蔼,不但没提出让人难以接受的条件,反而当场归还蒲阳。
  还表示:
  这次战争是个误会,为避免今后发生新的不幸,双方可以交换“人质”。
  以保证“秦魏友好亲善”……
  大喜过望的魏襄王把张仪奉为贵宾,以对国君的规格进行接待,恭恭敬敬地迎入宫中,大摆酒宴。
  入席后,张仪故意环视周围问魏王:
  “六国既已约为兄弟,今日为何不见各国使者?”
  一提“合纵”襄王的气就大了:
  “先生休再提这盟约了!
  说的是一国有难,五国支援,真有事时,谁肯出兵?
  若非秦王宽宏大量,只怕我这大梁难保!”
  说着几乎泪下。
  张仪叹口气:
  “人人都顾自己,可见‘合纵’靠不住。
  其实,秦虽强大,却非恃强凌弱,天下人心是一理,你敬他一尺,他还你一丈;
  你与他为敌,他怎不与你对敌?
  战端一开,往往不可控制,所以还是以和为贵。
  论说秦王,果然仁厚慈爱。
  夺占的城池归还给您,还以公子繇为质,无非是想表示秦愿意与各国和睦相处的愿望。
  我希望大王不要辜负秦王的一片心意。”
  张仪慢声细语地娓娓而谈,真的是“润物细无声”。
  不知不觉中,便让那“合纵”的祭坛,先在魏襄王的心中坍塌了。
  听得他连连点头,离席请教:
  “那张先生看寡人如何回报?”
  张仪凑过去低声说:
  “臣本魏人,虽仕于秦,终念父母之邦,所以真心为大王计。
  秦本游牧民族,把金、珠当粪土,最重视的是土地。
  大王献之以地,必能得他欢心而结秦魏之好。
  共同征伐,则秦的回报,不止您献的十倍了。”
  魏襄王果然献秦以上郡十五县及少梁之地,并缔结了《秦魏友好条约》。
  这是第一个背盟的成员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