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穿越重生>三国之北地枭雄> 第302章 强权至上

第302章 强权至上

  进了辽东郡城,见到那里的百姓安居乐业,商队往来频繁,其中更有外族商人和汉人一起交易吃宿,一副政通人和的繁荣景象,陈宫看到此处,心中甚是惊叹祖昭之能力,不禁又是赞美了些句。祖昭谦虚道:“此非我一人之力,而是如公台这般有能力之人共同努力的结果,现在我得了公台,今后别说是辽东这样的繁荣,就是整个天下,也一定是如此太平安定,繁荣昌盛的。”
  陈宫听了祖昭之言,心中甚是激动,方知祖昭志在天下,又有仁义,真是干大事的人才,暗自下定决心一定好生辅佐祖昭,共谋天下。
  进了府衙之后,众将都在里面,原来自祖昭进城之后,早就有士兵将祖昭回来的消息告诉了诸将,他们未能出门迎接祖昭,就都齐聚府衙等待他回来。祖昭见到他们,向其尽述前世,其中更不乏对陈宫的救命之恩的感激之情。诸将知道是陈宫救了祖昭,也都是甚为感激,对陈宫也是颇为敬重。
  众人刚刚坐下不久,就有人来报告,说曹操回到陈留之后,立刻就召集乡勇,瞬间就结合了数万的军队,其中更有诸多名士加入他的阵营中,如乐进、李典、许诸等人也都加入,许多富商也都仗义疏财,资助曹操,曹操现在已经打造了大量的兵器盔甲和旗幡,向天下发出檄文,要求天下诸侯共同进京讨伐董卓。
  陈宫听了,幽幽说道:“这曹孟德倒是真有些能耐呢。只是其人太过狼子野心,这次他名为为国,实则是为己。”
  祖宅听了,很是赞同陈宫的说法,这人分析问题倒是很能到点上,曹操这人,确实是为了自己。不过放眼天下诸侯,能真心为了天下百姓和大汉王朝的,倒是也没有多少人。
  “都有哪些诸侯响应了?”祖昭问道。
  探子曰:“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都投洛阳而去了。”
  祖昭不禁暗笑一声,说道:“天下诸侯倒是真能响应呢,看来这曹孟德真是有两把刷子呢。公台,你怎么看这事情?”
  陈宫思忖了一下,很是认真的说道:“依我看,表面上天下诸侯都是为了除董卓而去,不过他们都是心怀鬼胎,最终都是为自己。现在这个多路诸侯集结,为了统一行动,他们必定选出一个盟主,不过这个盟主恐怕做不了多久,不论是谁。而这之后,一旦联盟解散了,为了权势和地盘,他们都会各自厮杀混战,所以,就算最终能除去了董卓,依旧只是换了一个人控制天子而已,对于天下局势,还是没有什么改善,只会让其更加动乱。”
  祖昭很是赞赏的点点头,说道:“公台所言极是,既是如此,我们现在又和曹操刚决裂,他这檄文号召,我们只怕没有必要去了吧。”
  陈宫说道:“与其去看他们脸色,倒是不如我们在辽东发展。我听闻辽东边界依旧是有盗贼作乱,时常会有北方蛮族骚扰,不如接着这个机会,固守辽东,发展后方基业,等他们诸侯斗得差不多了,我们在一举出击,到时候就是最大的得力者。”
  祖昭心中也是这个想法,他知道这些路诸侯不就会相互厮杀,自己就没有必要搀和进去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现在辽东还有公孙度这小贼在跳,先把他出去,再借助新罗为跳板,将其他对辽东有威胁的小国家主义吞并了,这就是最大的后方根据地,到时候天下还未三分,自己已经得了一半,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诸将怎么看?”祖昭问其他将领。大家都很赞同陈宫的说法,他们知道曹操的为人之后,从心里就地处那个家伙,所以这此他发檄文,感觉就是要听命与他一样,都不乐意去。
  不多久,辽西来了信使,是陈有志派来的,他也接到了曹操的檄文,派人来问祖昭要不要派兵援助。祖昭告诉信使,让他回去告诉陈有志,不必要理会曹操的这次昭告,辽东郡和辽西郡不掺合他们的这次活动。
  且说公孙度在辽东郡,看到祖昭日益扩大的实力已经威胁到他,之前他就多次上奏朝廷要限制祖昭的兵力,而且他亲自派人进入祖昭的军事基地去探查,可是被祖昭捉住,而祖昭也一直借着剿匪之名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
  这次曹操发檄文召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公孙度本以为祖昭会借机会发和诸侯会盟图发展,可是最终得知祖昭没有去,心中甚是疑惑不解。每天都是忧心不已,想要除掉祖昭。可是奈何他现在是辽东郡主簿,是行的太守之职,他一个地方小吏,若是杀了祖宅,难免朝廷会降罪。
  时公孙度身边有一人,姓朱名良,见到公孙度有忧愁之色,遂问道:“主公又是为了祖昭的事情而烦恼么?”
  公孙度见说哈者是朱良,说道:“这是瞒不过你呢,确实,我在想着,要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祖昭这个交火,他在辽东一日,对我们的威胁就大了几分。”
  朱良说道:“要灭了祖昭,有何虑的,我有一计,不但可以轻松出去祖昭,而且能让主公将自己的势力地盘扩大。”
  公孙度闻言大喜,忙问是什么计谋。朱良笑道:“主公难道不知,那祖昭在内一直标版自己是好人,把老百姓忽悠得一套一套的,可是他对外还是很强硬的,北方各国对他可是很是痛恨,特别是出兵新罗之后,实际上控制了新罗,居然在新罗驻兵。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何不联合外族一通除掉祖昭呢?”
  公孙度一听,觉得有些不妥,说道:“私通外敌,这是出卖国家的死罪,先生岂能让我这么做呢?”
  朱良说道:“当人不是让主公你私通外地了,而是让祖昭私通外敌。我们不但可以除掉祖昭,还可以借助敌人入侵的机会出兵,到时候整个辽东不都是主公的么。这时候诸侯都在进军洛阳讨伐董卓,是时候我们在这里大干一场了。”
  公孙度有些明白,不过还是不是很清楚,说道:“到底要如何做,愿闻其详细。”
  朱良说道:“我们可以悄悄给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国家发书信,说祖昭要带兵袭击他们,让他们在边界做好准备。到时候他们大军集结在边界,我们就可以将这事情告诉祖昭,说外地入侵辽东,找他来商量退敌之计,那么祖昭定然前来,到时候我们在会议场中埋伏下刀斧手,等祖昭一来,直接将其杀了。我们再私造书信,说祖昭联合外地要进军辽东,我们到时候就一方面可以告诉外国祖昭已经被处死,让他们退兵,不管他们退或者不退,我们都借机出兵,这样不当可以夺得土地立功,向朝廷请赏,而且我们也有发展自己军队的借口,现在天下大乱,我们必须为自己做准备。”
  公孙度听了,心中甚是高兴,立刻让朱良去安排。朱良得令而去,修了多封书信,让信使秘密送往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国家,说祖昭将会带着军队入侵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
  信使们刚要出边界,就被祖昭的军队全部抓住。祖昭看了公孙度的书信,不禁哈哈笑道:“我正在想着要用什么借口除掉他,想不到他却自己送上门来了,真是自己寻死,怨不得我。”
  陈宫说道:“公孙度必然还有后续的计划,我们不如将计就计,让他们以为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到时候我们就更具有主动权了,而不用直接和他硬对硬。”
  祖昭问道:“公台有何妙计?”
  陈宫道:“这公孙度这样做,无非就是要和主公主作对,要除掉主公,从而扩大自己的地盘。不过他知道自己现在的势力不足以和主公你抵抗,而且他也知道乌桓、鲜卑、高句丽等这些国家现在兵力也不是很强,要自保尚且困难,更别说是要主动大面积入侵了。那么公孙度很有可能就是邀请主公一通商讨退敌之策,然后实行暗杀。不如我们就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且看他有什么都动静,若是他真的邀请主公去商议,那么主公只管去就是了。到时候身边带着张远或者赵孟随便一人进去,他们自然也不会不同意。在这之前,我们要派人潜入公孙家族中,等他们动手了,也有个照应。到时候我们埋伏在外面的大军直接杀进去,将公诉度杀了,有了这些书信,他就是私通外敌,而且我们也可以顺势出兵攻打外敌。这公孙度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啊。”
  祖昭闻言,不禁也是哈哈大笑起来,赞陈宫真是计谋了得,这样完全就可以杀公孙度一个措手不及。一切计划定了,祖昭派人去新罗,告诉新罗女王全之虞,让她准备一支军队,假装是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国的军队,在辽东边界扎营。
  全之虞得到祖昭的信,心中欢喜不已,她早就按耐不住想来找祖昭了,这次终于有了一个正当的借口可以堵住长老院那帮老家伙的口,那就是边界有动乱,她要御驾亲征,而且她是祖昭的妻子,她最有资格去让祖昭帮忙。就这样,全之虞欢天喜地的带着一支万余人的军队,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辽东的地界扎营。
  公孙度的探子看到果然有外国军队来到了辽东边界,以为是乌桓、鲜卑、高句丽等国家的军队真的是接到了公孙度得书信而来得,立刻将消息报告给了公孙度。得到消息的公孙度喜上眉梢,立刻就让人将情报告诉了祖昭,说外国联盟集结了大批军队要入侵辽东,他作为一个辽东的势力集团,愿意帮助祖昭去抵抗外外敌,让祖昭到他府中商议。
  祖昭接到公孙度得邀请,心中甚喜,这公孙度的计划还真的被陈宫一一猜中了,他们的人之前就有几千人假装是商人游客进入了公孙度所在的城中,祖昭自然不怕前去。
  祖昭带这张远一同去见公孙度,而赵孟、陈宫等人则带着万人大军,夜行昼宿,悄悄埋伏在公孙度的城外,他们只带干粮和水,没有带锅,不用生火做饭,就不会引起公孙度探子的注意。
  临幸之前,公孙小半得知祖昭要去见公孙度,知道公孙度这是要害祖昭,心中很是放心不下,一直坚持要和祖昭前去,最终无奈,祖昭只能带着公孙小半一通前往。
  到了公孙度的府中,公孙度亲自出门迎接。当他见到陪在祖昭身边的是公孙王或的女儿公孙小半的时候,不禁愣了一下。公孙王或是辽东郡最大的势力所在,就是幽州太守刘虞也要礼让三分,现在公孙小半居然和祖昭在一起,让他不禁有些怕,连忙让人吩咐埋伏在帐墙内的刀斧手,只能杀了祖昭和同他一起来的张远,却不能伤了他身边的女子公孙小半。
  看到公孙度对自己如此客气,祖昭也陪着他慢慢演戏,在以前,公孙度甚是傲慢,完全不见祖昭放在眼中,现在居然这般亲热,是个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公孙度心中有诡计的,可是祖昭却装傻充愣,只作一点也不知,欣然赴宴。
  到了聚会地点,祖昭随意一看,只见帐墙之后有人影暗动,故意着一定有三四百人埋伏在那里。不过他只装作的不知道,依旧谈笑如风,尽情的用膳。
  吃到一半,忽然有人跑进来悄悄向公孙度说了一阵悄悄话,然后就急速出去了,公孙度笑呵呵的脸立刻就冷若冰霜,说道:“主簿大人,我刚才得到一个消息,不知道是真是假,真是让人心痛。”
  祖昭笑问:“不知道公孙大人知道的是什么痛心疾首的事情,说出来让我祖昭也听听,或许能帮助你解决。”
  公孙度冷冷笑道:“我看这事情也只有主簿大人你能解决了,我得到情报,那些外国军队是主簿大人你私通集结而来得。朝廷对你不薄,你为何要这样对待大汉,居然私通外地,这是灭九族的死罪。”
  祖昭笑道:“公孙大人为什么这么说?”
  公孙度冷冷道:“证据确凿,主簿大人还想抵赖不成么?我成为地方公侯,岂能容忍你这样祸国殃民的人存在。”说完他将杯子一摔,大声说道:“来人,将这私通外敌的叛徒拿下。”
  随着公孙度的一声令下,两边的刀斧手尽皆出来,将祖昭、张远和公孙小半全部围在中间。祖昭冷冷说道:“我看你早就有了埋伏,约我来商议退敌,又说我私通外敌,都是你的几口吧?”
  公孙度笑道:“你说的没错。我让你死也死得瞑目,没错,这些都是我算计你的。”说完他哈哈大笑一阵,说道:“将叛贼祖昭和张远给我就地斩杀了。”
  刀斧手得令,立刻就冲了上来,围着祖昭和张远就是一通乱砍。公诉小半将腰间飞刀嗖嗖射出,围着祖昭和张远的那二十几个人瞬间倒下,可是又有二三十人围了过去。公孙小半见公孙度的人不敢伤自己,更是放开手的大杀,将手中的飞到射完之后,解下腰间的流星锤,转团了向那些刀斧手打去。
  公孙度见公孙小半这等厉害,知道若是再让她这等胡闹下去,必定让祖昭他们逃了,于是下令连公孙小半一同杀了。众人得令,开始不怕死的冲杀进来。三人相互靠着,且战且退,慢慢的退出了门中。公孙度的人追了出来,未曾想庭院之中却出进来几百个人,和那些刀斧手冲杀起来,不多时候,所有的刀斧手尽被诛杀。
  公孙度甚是吃惊,慌忙逃走,祖昭岂会放过他,直接追杀上来,在公孙度得侍卫的死命保护下,公孙度逃出了院子,召集着军队杀了回来。祖昭见到如此,打着张远和公孙小半等人逃了出去。公孙度那里会放手,立刻就带着人来追杀。不了刚出宅门,有士兵飞马来报,说成外突然出现一大批军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已经杀进城来了。
  公孙度闻言,脸色骤变,惊慌得手中刀子险些落到地上,祖昭策马而回,笑道:“公孙小贼,这次你是玩火自焚,谁也救不了你的。不过你放心,你的家小,只要他们不寻思着要杀我,我是不会对他们下手的。”
  祖昭话才说完,张远在就飞马而上,挑翻两个公孙度的卫兵,又一枪直刺公孙度,只一回合,公孙度便被刺落下马,气绝身亡。见到公孙度死了,他的所有军队士兵,尽皆丢掉武器向祖昭请降。祖昭命令将公孙度士兵收编到军队之中,同时下令好生对待公孙度家小,谁敢乱来,格杀勿论,至于公孙度的那些门客谋士,愿意投降的就投降,不愿意投降的就放走,让他们自谋出路。
  公孙度的所有武将、谋士,几乎都选择了归降祖昭,唯独朱良既不投降也不肯走。最终劝说无效,祖昭下令赐其一死,然后名人将其厚葬。
  祖昭既除掉了公孙度之后,回到辽东郡中,此刻得知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现在已经闹了分裂,孙坚回了江东,而袁术和他兄弟袁绍也闹了矛盾,各路诸侯各自为政,相互厮杀。而董卓兵败之后,肆意打劫杀戮洛阳富人,又将洛阳所有百姓驱赶出城,带往长安,命人将洛阳城农舍全部烧毁,现在的洛阳全然已经是一座死城空城。
  董卓一路上纵容士兵奸淫百姓妻女,稍有抵抗或者走得慢者,就杀害他们,真是到了天人共愤的地步,可是几大诸侯之中却不思追董卓,而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势力而纷纷退守,之后曹操一人追击,却中了多重埋伏而吃了败站,曹操丢下一句“竖子不足与谋”带着残军彻底脱离了同盟,回到了陈留继续发展自己的军力。
  而董卓到了长安之后,更是肆意乱来,没有人可以阻挡。他日日夜夜玩弄女性,或者随便找些人来杀了作了,完全没有人敢说半个不字。而吕布对于董卓似乎也是忠心耿耿,一旦有事,都是第一个站话来帮助董卓解围的。
  祖昭心中暗想,这王允不会是将自己给他的书信弄丢了吧,怎么迟迟不见动静,按理来说,不多久就是董卓应该死的时候了,怎么现在还没有反应呢,派人立刻联系长安的信息部队,让他们时刻关注那里的情况。
  辽东既平,现在诸侯都是各自为政,所谓朝廷也是名存实亡,祖昭直接干脆自封辽东郡太守,封陈有志为辽西郡太守,封苏德为辽东郡主簿,张远、赵孟分别为辽东郡左右都尉,统领辽东军队,而陈宫为祖昭麾下第一军师,总领军政和内政,实权紧次于祖昭。其余大小将领,尽皆封赏。众将得了祖昭的讽刺,心中皆喜,接下来就是大干一场的时候。
  现在天下局势,四分五裂的,诸侯并起,谁都在为自己的势力和今后的发展谋划,如似孙坚,得了玉玺之后更是退守江东,当然就是有了称霸之心,哪会心甘情愿的听人吩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