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

  陈氏家主:“敢问汝是何人呐?”要是身份一般,能当出气筒最好。就算是高门子弟,也要给他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兖州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郭嘉潇洒地抖开折扇,边摇扇子边说:“晚生是山野之人郭嘉。”
  一众士族族长:颍川第一浪子!就说嘛,哪来的疯后生,大冬天的,拿一把扇子,看起来真他娘的冷!这位的名声,还是别招惹他为好,万一骂不过……他们不怕君子,就怕疯子。这个郭奉孝又疯又浪,真心惹不起。能一口气追着袁术的大军跑一百一十里的人,那绝对不是一般的狠人。
  今年,濮阳城的第一场雪格外大,一开始是下雨,后来渐渐变成飘雪花,纷纷扬扬下了一夜,早上一出门,四下白茫茫一片。
  颍阴荀氏的影响力,比曹操想象中还要大得多,袁术的军队一撤出豫州,只凭荀彧这块金字活招牌,一个月之内,豫州颍川郡的官吏纷纷倒向曹操,忠诚度居然还很高!
  颍川士子多如牛毛,曹操麾下,一时间人才济济。
  若不是天子蒙难,荀彧这样的人物,是不可能为曹操效力的。现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匡扶汉室。正在达成第一阶段的目标:拥重兵,营救小皇帝刘协。
  兖州已经在手,半个豫州也纳入囊中,只要再拿下徐州,解除来自东面的威胁,就可以去迎接圣驾,重立宗庙。
  他们共同的理想,已经快要实现第一步,曹操却莫名地烦躁:救出小皇帝以后,小皇帝能够容忍他这个权臣的存在,君臣和睦,重复周公辅政的佳话吗?对荀彧来说,他还算主公吗?
  出于某种特殊的心理,曹操再次要求荀彧给他举荐一些人才。
  荀彧罕见地踌躇了一下,“确有一人可堪大用,是彧从兄之子,名攸,字公达,荀攸被任命为蜀郡太守,由于道路艰险,无法赴任,现如今,滞留在荆州……”他突然顿住,没有再往下说。
  第64章
  曹操一听是荀攸,非常期待,他见过荀攸,“可堪大用”这四个字,一点都不夸大。
  荀彧刚刚有点迟疑,莫非是举荐族侄,他觉得不好开口?曹操立刻发出一粒定心丸:“文若,孤相信你的眼光,你看着合适的人,必然是极好的。孤要给公达(荀攸)写信,与其在荆州虚度光阴,还不如来兖州治理一方。”
  荀彧优雅地谦虚了两句。
  举荐自家大侄子,这很容易被认为是在徇私。不过荀彧心中坦荡,他刚才踌躇,是因为荀攸现在的状态。
  荀攸的妻子传来消息:荀攸在荆州,终日闭门读书,不跟任何人来往,几乎不愿意开口说话,那种感觉就像是:他独自待在一座孤城之中,拒绝任何人靠近。
  看来在长安诏狱里的那段日子,那个让何颙崩溃自尽的未知事件,也同样是荀攸的梦魇,他至今都没能走出来。
  这时,曹操派去长安的使者王必传回消息:李傕和郭汜原本打算扣留他,并且驳回曹操的请求,毕竟曹操参加过关东讨董联盟,跟那些董卓的旧部是有过节的。
  幸好黄门侍郎钟繇劝解说:现如今,天下英雄大多拥兵自重,割据州郡,只有曹使君心念汉室,如果不接受曹使君的请求,恐怕有失众望,以后谁还会派人朝见天子?没有人朝见天子,就等于没人承认长安的朝廷。
  李傕和郭汜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让三公拟旨,封曹操为兖州牧。
  又有客居河内的兖州济阴郡名士董昭,仿照曹操的笔迹,写信向李傕和郭汜示好。河内太守张辽还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董昭的信一起送给李傕和郭汜。
  于是,李郭二人对曹操的态度彻底发生转变,那什么,有过节也是可以化敌为友的嘛。他们用金帛赏赐曹操的使者,并且承诺:长安城的大门,永远对曹操敞开。
  这就意味着:以后,曹操可以和长安朝廷保持友好往来,随时都能和小皇帝刘协取得联络。
  多亏了那些帮助曹操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好局面。
  钟繇是颍川人,与荀氏交好,愿意出力。董昭出生于兖州大族,曹操承了他的人情,必定会对他的家族有所回报,也亏不了。张辽是并州人,在董卓死后,趁乱占据河内,与曹操一点交集都没有,这般献殷情,委实有些奇怪。
  曹操狐疑:“那张辽为何要数次相助?”
  荀彧的唇微微一抿,似乎想笑,又及时忍住,说:“张辽这个人没什么野心,他与奉孝是结义兄弟,或许有意投奔主公,也未可知。”
  曹操大喜过望:“奉孝怎么不早说。”
  他派人带上名犬、良驹、金冠、锦缎去答谢张辽。和张辽这类武将结交,赠送犬马金帛最实用。至于钟繇和董昭,却不太好直接赠送财帛,只能以后再说。
  后世普遍认为:把放假制度写入律法,是从汉朝开始的,汉律有明确的规定:官吏五日一休沐,冬至和夏至各放假五天……岁旦(元旦)百官朝贺,连休三天。
  但事实上,东汉的皇帝十分富有休闲精神,从刘志(汉桓帝)开始,汉律根本约束不了这些贪图享乐的皇帝,所以一连几十年,新年假期能从冬至前后持续到正月十五。在这期间,官员只要轮流值守就可以。
  而且汉朝的风气,根本不提倡节假日加班,想奉献敬业精神行不行呢?最好别,因为上官有责任规劝在节假日办公的下属,让他立刻回家,去庆贺节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