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别青山> 第344章

第344章

  坐上马车时,程荀趁王夫人不注意,朝站在她身后满脸青黑的蒋大人,温婉地行了个礼。
  哎呀呀,蒋大人的脸色,怎么更难看了?
  车门关上,车窗放下,程荀打开王夫人的回礼,冲着里头那百两银票,笑得眼睛好似月牙弯弯。
  贺川随行程荀身边,目睹了今日始终,对自家主子这张嘴,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主子,王夫人分明知道蒋大人不愿意,为何还捐出了银票呢?”贺川抱着礼盒,心中满是钦佩。
  程荀对着光仔细看银票上头的章印,漫不经心道:“王夫人的格局、段位、眼界,可比蒋大人强多了。”
  她收起银票,朝贺川一笑:“依我看,若是王夫人有朝一日能做官,只怕是个远胜于蒋大人的温柔刀呢。”
  而后不出一日的时间,有一件事紘城大街小巷便传开了。
  府城来的蒋通判日夜心系紘城百姓,不忍老幼妇孺缺衣短食,可自己实在两袖清风、无能为力,为此几乎病倒。
  而蒋通判的夫人得知丈夫心结,主动从嫁妆中拿出百两银子,捐赠给程杜商号,委托商号大当家从外地购置米粮,捐赠给百姓。
  而那程杜商号的大当家也阔气,听闻蒋大人如此请求,当即便承诺,要自掏腰包,向城中百姓捐赠价值五百两的米粮。
  “那为何一个府城来的父母官,要将银子捐赠给程杜商号?”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这程杜商号的大当家,就是二十年前那位孟忻孟大人家中的人啊!”
  此言一出,百姓们恍然大悟。
  而这个凑齐了两袖清风父母官、临调官员心系百姓、二十年前紘城英雄后人等一系列诸多出人所料的要素组成的故事,经由百姓口口相传,霎时便点燃了低沉依旧的紘城。
  在这个外有战乱、人人自危的寒冬,百姓们津津乐道着故事里的“良善”与“仁义”。
  很快,程杜商号又向外宣称,收到了第二笔捐赠——因腿上暂留紘城的京官、鸿胪寺丞王大人,为紘城百姓捐出了二百两银票。
  消息放出不到一日,程杜商号又陆续收到了多笔大额捐赠,大多是紘城的官员送来的。
  可也不乏一些零碎的银子、甚至铜板,以个人的名义送来了。
  为此,程杜商号特意在城中赁了一间门面极大的铺子,在其门上悬挂牌匾,清清楚楚写下了捐赠人与金额。
  其中,既有将军范春霖、县令陈毅禾这样响当当的大名字,也有不少刘二娃、马妞儿、陈斧子这样乡民邻里熟悉的名字。
  牌匾一共两块,可那些大名字、小名字却密密麻麻挤在一起,一眼望过去,“范春霖”和“刘二娃”,好像也没有甚区别了。
  不出五日,程杜商号便宣布不再接收捐赠。百姓们看完热闹,又开始翘首期盼,这些米粮,何时能送到紘城呢?
  程杜商号一时又被送上风口浪尖。
  而程杜也不墨迹,当日又贴出一张长长的清单——竟是采购的账本!
  账单贴满了店面里空荡的墙面,引得百姓竞相去看。
  今日,便是捐赠的米粮,头一次发放的日子。
  数日的谋算与奔波,程荀与纮城百姓,终于迎来了这一日。
  第143章 猜与问
  马车抵达三里大街时, 天边已缓慢地升起一线白,正是将明的时辰。
  “席子呢?都说了要准备好,万一这天又下雪了……”
  程荀刚走下马车,就听铺子里传来六子一如既往的大嗓门。
  她脸上忍不住浮起几分笑意, 却见铺子内外, 几个亲卫正忙得热火朝天。
  大冷的天, 六子高高撸起袖子, 清点着一应货物,一面絮絮叨叨地抱怨着,一面风风火火地前后张罗。
  六子眼睛尖, 远远地便望见了程荀的马车。
  他连忙放下手头的活计, 话音一收, 昂首挺胸几步走到跟前,边行礼边道:“主子,属下方才一再检查过了,一应准备都已齐全, 就等您来了。”
  其余几个亲卫也围了上来, 逐一向程荀禀告情况。
  “城中几处粥棚已架好了,粮食也一再检查过,并无陈粮、霉粮。”
  “银子已按人名分好, 属下昨夜也已对照名册多次检查过了。”
  “军营的人约莫半个时辰后到,疏散巡逻的路线已通过气,领头的黄千户是个爽快人。”
  程荀认真听着, 时不时点点头。见一切进展顺利, 她也不多唠叨, 与众人一并忙碌起来。
  程荀在三里大街赁了三个店面,分门别类的物资一应堆放其中, 只待百姓前来就能发放;
  除此外,还由商号出资,在南北两道城门外设了两处极醒目的粥棚,既为来往百姓提供一碗热粥,也好借施粥之事,告知城外百姓,三里大街正发放米粮。
  货物从昨日开始便陆续送达。可为了这些米粮,半月来,程荀几乎忙得脚不离地。
  她万万没想到,想方设法从达官显贵兜里“哄”来银子,或许只是最简单的一步。
  如今年岁不好、西北又正动荡,各地的买卖都缩紧了,更别说米面粮油此等紧俏物。
  粮商们将手中的货物一压再压,放任价格一涨再涨。此时便是程荀身怀白银千两,想做下这桩买卖也不容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