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历史军事>问鼎十国> 第777章

第777章

  李穆解释道:“他们是参加春闱的士人,正相聚前往汴京。”
  耶律敌烈讶然道:“你们如何得知这一切的?”
  萧云道:“我等是从《山西日报》中得知的。”
  耶律敌烈来了兴趣,说道:“可否借我一观?”
  萧云道:“便是赠予大王亦无妨,这是在下自己抄录的,不如出版的工整,还望见谅。”
  山西日报自然是朝廷报纸的衍生之物。
  五代期间,相比中原混战不休,江南、吴越、巴蜀少有战事,以至于文风鼎盛。
  杭州、金陵、成都号称三大印刷业中心。
  中原整合了三地的印刷技术,造纸技术,令得印刷造纸更加便利节约。
  报纸也因此推广于朝廷的各地州县。
  这报纸除了花钱购买以外,还允许士人学子往各地的进奏院抄录,给真正贫困学子了解天下大势的机会。
  耶律敌烈从萧云手上接过《山西日报》,与萧云一行人道谢之后,便上船去了。
  李穆给他们准备的渡船很是平稳,耶律敌烈并未感受到剧烈的摇晃,找了个地方看着手上的《山西日报》。
  他并没有刻意挑选自己的那一部分,而是一点点的细看。
  这第一篇文章居然是卢多逊写的政策总结,这文章写的是白话文,简单易懂,他看得很是舒服。
  主要介绍了今年山西的小旱情况,也写明了旱情因为朝廷治河,建造水车的缘故,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并没有造成小旱成大患的情况。
  肯定了各地官员的工作,提出了修坝建堤清淤的任务。
  这种工作总结,在后世那是再常见不过了。
  只要是个官,随口就能来几句。
  可在古代真不多见,因此耶律敌烈见状是叹为观止,心道:“此事传开,百姓们还不卖力响应朝廷的号召?”
  这设身处地一想,耶律敌烈顿觉自己就跟蠢猪一样。
  契丹人深受汉化影响,中原百姓有义务劳役。
  契丹同样也有,契丹百姓分为牧民与农民。
  牧民需要承担修桥、筑路、治河、搬运官物等工作,而农民则负责驿递、马牛、旗鼓、仓司、运输、保管官物等任务。
  别想着到了古代安安心心地就能生活,身为公民百姓,有义务免费为国家出力。
  这义务劳动,显然存在着被迫的情况,百姓极为抗拒。
  中原通过报纸的方式,将目的意义说给百姓听,对于徭役自然大有好处。
  耶律敌烈暗自感慨,要是自己有一半这能力,云中的道路何至于几年未修整好?
  他继续看下去,第二页居然是一封表彰的文章。
  表彰一位叫蒲德的烧煤工人。
  中国古代对煤炭的开发,领先于世界。
  东汉班固的著作《白虎通·封禅》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从汉代以来,煤炭从最初的用作取暖烧火做饭的燃料以外,甚至还开始向冶炼方向发展,从冶炼农具到冶炼兵器,都可以看见煤炭的身影。
  山西产煤亦产铜铁。
  罗幼度在攻取北汉以后,任命擅于冶炼的继颙和尚负责治铜铁。
  新朝建立,需要大量的铜来制作钱币,也需要大量的铁来锻造兵器、铠甲。
  这庞大的铸币、炼铁需求,衍生了许多这方面的好手。
  其中负责烧煤的蒲德就有了意外发现,他在烧煤的时候发现一些煤渣。
  这些煤渣居然比生煤热量更高。
  经过研究,蒲德研究出了从生煤提炼焦炭的技术,提高了煤炭的功效。
  原本一个时辰才能融化的生铁,用焦炭只要半个时辰。
  而且以焦炭炼制出来铜铁质地更好,效率更佳,产量与质量并存。
  《山西日报》末尾还表明,要向中原朝廷上表蒲德的功绩。
  耶律敌烈看得心痒难耐,《山西日报》并没有细说焦炭怎么来的,只是一个劲的表功。
  好歹也当过几年的云九州的老大,自然明白冶炼效率、效果的提升,对于一个国家是何等重要。
  耶律敌烈不止一次对杨业麾下静塞军,那一身铁甲的垂涎。
  转念一想,耶律敌烈心头一乐,这《山西日报》都记录了自己的事情,地方书生都赞美自己,想来此行无碍。
  自己是哥舒翰,表现好一点,保不准也能得到一支铁甲骑兵呢。
  耶律敌烈继续看下去,下面一页写得正是他的事迹。
  一看署名又是卢多逊,一拍脑袋,悔不当初。
  礼物还是送轻了呀。
  应该将自己的那件熊皮大袄送给他。
  耶律敌烈带着几分忐忑的往下看,通篇都是溢美之辞。
  相比赵普写文章,半天憋不出一个屁来。
  卢多逊那是名副其实的进士,博涉经史,文辞敏捷,即便是白话文也写得流畅优美。
  耶律敌烈都给夸得有些脸红,不好意思的又看了几遍,然后恋恋不舍的看余下的文章。
  接下来的几篇文章或是宣扬孝道,或是好人好事,或是精彩文章。
  耶律敌烈大感震撼,叹为观止。
  中原远比他想象中的更要可怕。
  耶律敌烈记得他父亲耶律德光曾经说过一句话:“崛起的中原不可敌,能够身在中原混乱,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何等的幸事!我契丹当趁中原疲软,民心不定之际,入主中原,取之国祚,问鼎天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