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京港蝶眠> 第259章

第259章

  她抱起吉他,脖颈上银色羽毛项链摇摇晃晃。
  看上去酷极了。
  兰颂为姜蝶珍哼了一段“glass animals《tokyo drifting》”
  when they wanna live fast, but i'd rather walk it out.(他们渴望醉生梦死的生活,这可不是我的取向)
  everything that gotta be eighty and you keep the twenty percentage, (凡事都有八成把握,而你百分百胜券在握。)
  ......
  ooh, now you're lettin' go, (你随意驰骋)
  heart beatin' faster, feet pushin' on the floor (yeah, oh),(心跳加速,油门踩住)
  ain't nothin' better. (做到极致)
  聊天中,她们得知姜蝶珍喜欢“动物园钉子户”和“yoasobi”。
  于是一群姐姐凑在一起。
  她们的乐队,自创的歌曲,都是电音迷幻的几个人。
  她们很难用好温柔的声音,给她唱了《大大大大大象》和《群青》。
  涮的汤锅,停了火。
  姜蝶珍的心里却像烧开的湖泊,潺潺冒着白雾和气泡,飘向夏日的荒野。
  她们一起聊伍尔夫的《达洛维太太》。
  聊波伏娃和萨特的婚姻困顿。
  聊诗人多多在1985写的《是》
  “是炉子倾斜太阳崩溃在山脊/孤独奔向地裂/是风/一个盲人邮差走入地心深处/它绿色的血”
  “是火焰火焰/是另一条河流/火焰永恒的钩子/钩爪全都向上翘起/
  “是火焰的形状/碎裂碎在星形的/伸出去而继续燃烧的手指上是/
  “我爱你/我永不收回去”
  “爱”和“告别爱”,对女性来说,都是一腔孤勇的单向奔赴。
  女性啊,好像天生就具备爱人的能力。
  在她们学会自我保护,选择被爱的对象之前,就先学会珍惜一个人了。
  而在累累伤痕以后,卑微沉沦,不懂如何“告别旧爱”,并不是她们的错。
  在无数次重建自信,向外求助的过程,并不应该被扫射成“精神贫瘠”。
  人人都渴望被爱。
  ——这是本能,并不值得羞耻。
  姜蝶珍眼眶有些湿润。
  她想,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应该被赞许吗。
  主唱兰颂拿起歌词本:“我啊,之前也想过构思反抗家暴的主题。要不我们写几首歌,下次去演唱会的时候唱吧。”
  “穿上‘离婚’之裙,就应该开始一场狂欢派对。”
  身旁的楚诗邀请道:“八月底,我们在北京工体有个演唱会。票都卖出去半年啦。到时候,我们几个试试唱新歌。”
  “芷兰,你愿意做我们的特邀嘉宾吗。”
  姜蝶珍:“姐姐,你去试试吧。舞台的服装交给我。”
  姜芷兰用北冰洋的酒瓶捂住脸。
  她从不会哭,也不想扫兴。
  说真的,她很少和人聚集起来一起谈心。
  繁忙且内卷的工作,充斥着她所有的生活。
  她被家里人当做“人人称羡的精英”和“人生赢家的标杆”培养着。
  只要“向外”做到极致,生活到工作都一丝不苟。
  其实非常内耗,生活稍微失去规律,就会疯狂自责的程度。
  现在,她和同龄的姐妹,一起谈谈心。
  喝酒,抱怨一下台里的领导,讲讲喜欢的书籍。
  肆无忌惮的嬉笑怒骂。
  原来脱离了金钱和名誉的压力,居然能这么轻松愉悦。
  姜芷兰:“我考虑一下。”
  钟佳尧笑着说:“我们几个啊,绝不会给你丢脸。最丢脸的那几年,已经熬过来了。”
  “我记得,四年前,我们乐队是六个人。”
  “第一次在北京工体演出的时候,座位还没满。”
  “是啊,当时,我们几个贷款上百万,自费举办的演唱会。”
  “那天啊,天降暴雨,我们舞台装造很廉价,披着着80,90后六一儿童节的彩条装饰带,就这样上场了。”
  楚诗哈哈大笑:“我记得呢,最后满舞台都是亮晶晶的碎屑,还是我们自己清理的。”
  “还不是熬过来了。”
  张馨月放下酒瓶,揽住身边的姜芷兰:“怎么说呢,我们都穿过暴雨,迎来了新生。”
  姜芷兰放下手上的酒:“你们已经很出名啦!能被你们邀请做嘉宾,是我的幸运。是我自己暂时过不了我这关,毕竟,公开自己被暴力的往事,我还是做不到。”
  许碧笑道:“没关系,我们等你卸下心房的时刻吧。”
  “最开始,我们也没勇气站在舞台上。我对‘出名’没什么实感。”
  贝斯手许碧说:“更具象化的是,来买果茶的人,偶尔会有人要签名。”
  “大概从卖不出一张票,免费请人看演唱会,被各地音乐节拒绝。再到一分钟之内,就能哄抢一空。”
  “说起来,大人物最擅长轻描淡写地,谈起过往的苦厄和平庸。”
  “你们已经有很多粉丝了。”
  姜蝶珍:“姐姐们都很棒。”
  “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这看上去太酷了。”
  姜蝶珍眼睛里闪着光:“我真的很期待,你们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穿着我的作品,演绎出我们共同理念的那一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