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历史军事>汉世祖> 汉世祖 第403节

汉世祖 第403节

  “陛下英明!”见皇帝吐露胸意,赵普立刻附和道。
  刘承祐继续说,目露冷芒,语气严厉:“朕甚至怀疑,这三年,蜀国官僚、豪强肆意,是看出了蜀国国势危颓,是以不加收敛牟私利,扩私产。待朕灭蜀,欲使蜀地治安,届时就得仰仗他们,安抚他们,保护其利益……倘若如此,朕又岂能甘愿?”
  皇帝说这话时,所表现出的冷漠,让赵普都不由缩了缩脖子,感觉此时的刘承祐,有些危险。
  “以你之见,朕当如何解此弊端?”刘承祐问赵普。
  赵普想了想,应道:“臣以为,问题的症结,犹在土地。从其权贵、官僚入手,奖邀其清正,而罚问其贪鄙,对蜀中土地,进行清查,夺其非法所取,分与贫民……”
  赵普话还没说完,刘承祐淡淡笑道:“依你所言,如此直接侵犯其利益,只怕容易引起蜀乱啊!”
  刘承祐双目中流露出少许的追忆,悠悠道:“当初,朕初继时,国家积弊甚多,虽有心改革,也不敢犯众怒,只能如履薄冰,逐步调整。
  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师数十万,灭晋取中原,为何短时间内,便北撤,与大汉崛起之机。就是因为侵犯中原节度、豪强的利益。
  以契丹之强,师旅之众,都落得狼狈北归,今朕若得罪了蜀中贵族、官僚、地主,会不会被赶出两川?
  蜀中终究不比荆湖,荆南地狭,湖南虽广,但废墟重建,朕可大刀阔斧整改……”
  “陛下,臣以为,正因蜀中积弊之深,方该大力整饬,否则对朝廷将来的统治,岂非威胁。今日之蜀中,亦不能与当年中原、河北相类,契丹之所以败北,固然得罪中原藩镇,也因其侵犯了小民之利益。
  蜀中权贵、官僚虽众,但与广大小民相比,也是少数,只要得了大多数蜀中小民之心,何愁其患?
  大汉灭蜀,既为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也为吊民伐罪!伐何人之罪?自然是那些借权使威的权贵、官僚,那些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的豪强地主,师出有名,占据大义,高举大旗,何愁不孚人心?
  以大汉之兵强,能击灭其国,还不能肃清一些魑魅魍魉吗?
  纵使有乱,以今日之小乱,取将来之大治,从长远来看,利弊如何?
  且蜀中闭于塞内,乱事亦可束于其间!”赵普一番长篇大论,深孚天子之意。
  注意着刘承祐的反应,赵普继续道:“再者,对于蜀中上层,也不是全部清算,对于那些廉正者当大加褒奖重用,小恶小惩,大恶大治,如此足以形成分化。
  蜀国军中,多无地失产之众,对于这些人,朝廷可赐与收缴田土,如此可大收蜀军民之心。蜀之国库、官仓,收归朝廷,成都宫室之财,当送内帑,而所抄没之不义之财,可作为伐蜀诸军的酬功之赏。而被整治者,亦可尽数迁出蜀地,为大汉移民实边,断其后患……”
  赵普所言,是将伐蜀的蛋糕分得明明白白的……
  “哈哈哈……”刘承祐畅然大笑几声。
  见其状,赵普也跟着露出点笑容。事实上,赵普的一切进言,都是顺着皇帝的心意来的,他看出来了,刘承祐是有整治之心,所以出此言论。
  倘若,刘承祐欲求蜀中速定,那么他绝对会附和范质的建议。这便是赵普,聪明的赵普!
  “遣往两川的官吏,此番你也盯着点,选拔要严,朕要能干事者!”刘承祐突然嘱咐了句。
  “是!”
  “成都府尹,何人可担之?”刘承祐低声嘀咕道。
  第146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八月十五,中秋之夜,崇元殿。
  天子照例宴请群臣,崇元殿气势恢宏,彩带密布,宫灯高挂,节日的气氛比较浓厚,但比起往年,规模要小些。只众宰臣、诸部司主副大臣这些当权者应召入宫赴宴,因为伐蜀进展顺利,两相映衬,更显喜庆。
  “诸卿!”刘承祐如常,持杯步至陛下,走到殿中,环视一圈,做开宴陈词,道:“如今已是乾祐十年,在座诸公,有不少人,都陪朕一路走过这十载春秋,十载的坎坷,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乃有今日!”
  刘承祐的此言,是把所有人都夸进去了,闻之,群臣自是大悦,喜笑颜开。范质则开口,表示这都是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方才取得大汉今日之盛,臣下不敢居功。在正式的场合,范质还是很给皇帝面子的,舔起来也是放得开。
  刘承祐整个人显得很松弛,酒杯平举胸前,一手轻指,继续道:“前方正在打仗,朝中不当大操大办,但终是佳节,朕略备薄酒菜肴,准备了些小饼、月团,与诸卿共度!”
  “谢陛下!”
  “诸卿且举杯,与朕同饮!”刘承祐始终从容不迫,把控着节奏:“这第一杯,敬平蜀前线,舍生忘死,奋勇杀敌的将士,皓月当空,同寄思勉!”
  “这第二杯,敬在座众卿,多年以来,勤勉王事,治国安民,酬其辛劳!”
  “这第三杯,祝愿大汉,国运昌盛,蒸蒸日上,混一天下,再造大业,还与太平!”
  一连三杯,天子与公卿同饮,气氛从一开始,便被推动至高潮。接下来,便是各自发挥,公卿群臣之间,推杯换盏,刘承祐则亲自对范质、魏仁溥、李谷、柴荣、慕容延钊等文武重臣,亲自敬酒,以表礼遇信重。
  崇元殿的夜宴,只持续了不足半个时辰,意思到位之后,刘承祐便吩咐散宴,各回己家,与家人赏月共度,临走前,刘承祐还给每名与宴臣僚准备了一份“月饼礼盒”。
  离开崇元殿后,刘承祐与刘承勋两兄弟,联袂前往慈明殿,在太后那边,还有一场中秋家宴等着他们。
  雍王刘承勋,如今在朝中,担着工部尚书的差事,原本,在李谷升任宰臣之后,刘承祐有动过让他担任开封府尹的心思,不过最终还是息了此心思。毕竟,他的儿子们也逐渐大了,大皇子刘煦都已然十岁了,寻常百姓之子,都可帮衬家务了,作为帝皇贵胄,要更加早熟。
  慈明殿内,刘承祐后宫妃嫔、子女二十多人,加上刘承勋一家子,来京的太后亲族,以及其他后宫外戚,比起崇元殿,倒显得还要热闹几分,孩子叫,大人笑的。即便刘承祐素来喜静,也不禁受其染,露出开怀的笑容,最开心的,当然还得属太后李氏了。
  “周公!”刘承祐喝了不少酒,走到周宗的席案边,笑眯眯地唤了声。
  周宗一家坐在一块儿,与周淑妃一起,作为殿中最长者,已经年过八旬,满头的花白,却是鹤发童颜,看起来身体似乎仍旧不错。作为皇帝的岳父,大汉的广陵公,虽然出身南俘,但以年高德重,再加素来低调,周宗在开封的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
  怀里抱着一岁多的皇七子刘晖,老头儿笑的很开心,面上的褶子都透着慈祥。见刘承祐亲临,周宗赶忙将皇子还给大周娘子,形容收敛,欲行礼。
  刘承祐见机快,伸手轻抚其背,宽和地笑道:“此间乃家宴,你是长辈,我是女婿,不需多礼!”
  “谢陛下!”周宗面露感激之色。
  看着他,满头银丝,刘承祐说道:“前者,公八十大寿,我国事繁忙,未能亲赴与贺,还望见谅!”
  “陛下言重了!陛下操劳,言行随时顾念国家子民,岂能因臣一老朽,而有所耽误,倘若此,臣也心中不安啊!”周宗摇头应道,觉悟很高的样子。
  闻言,刘承祐笑了,持杯道:“来,我谨以此杯,为妇翁寿!”
  “多谢陛下!”周宗也不端着,应道。
  刘承祐说:“等到公九十大寿,我必亲自过府,讨杯喜酒!”
  周宗:“老臣如有那一日,必清扫府上,沐浴净身,以待君驾!”
  “哈哈!”刘承祐开怀一笑:“那我们翁婿可就约定好了!”
  周宗附和一笑,虽然他并不觉得自己还能再活十年,但这种场合,也不便说些扫兴的话,另外便是,天子的态度如此温和,自然地兜着。
  眼光一扫,注意到坐在周淑妃身边,那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刘承祐一脸柔和的笑意,说道:“这是小周吧,许久未见,又长大了啊!”
  小娘子双眼灵动有神,在刘承祐面前也不漏怯,反而大胆地直视他,以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声音轻灵,说道:“陛下的胡子也长长了!”
  “不得无礼!”周宗轻斥了句,向刘承祐道:“陛下,小女无状,还请恕罪!”
  “童言无忌嘛!再者,小周说得并不错,我的胡子却是长了!我喜欢听真话!”刘承祐扬扬手,爽朗一笑,还顺便摸了摸自己下巴,确实茂密不少。
  早年的时候,刘承祐仅留了些短胡茬,透着种性感,近年来,却是越留越长了,似乎暗含心态的变化。
  佝下身子,刘承祐朝着小周招了招手,小娘子近前,仍旧大胆地望着他。刘承祐问她:“你刚刚唤我什么?”
  “陛下!”小姑娘微偏着脑袋,答道。
  刘承祐脸上浮现出少许的醉意,微闭目,轻摇头:“不对!”
  见状,小姑娘精致的脸蛋间流露出一丝不解,又试探着道:“官家?”
  刘承祐还是摇摇头。
  小嘴微撅,还是大周在其耳边低语一句,小周娘子再度崭露出春花般烂漫的笑容,甜甜地唤了声:“姐夫!”
  刘承祐呵呵一笑,心情甚佳,摸了摸她脑袋,又同周宗言语句,换桌去交流了。他这个皇帝,不只是天下国家的主人,还是一家宗长,对亲戚们,总该有所表示。
  等稍晚些的时候,刘承祐是醉醺醺地被扶上御辇回宫,他是许久,没有如此大醉过了,平日克制得很,此次借着中秋的氛围,释放心中对平蜀进展的喜悦。下榻处,自然是皇后大符的坤明殿。
  ……
  同样是中秋,成都的士民,这节日过得则是没滋没味的。随着北面败报频传,地崩山摧,风雨飘摇,整座锦官城,都笼罩在一层浓浓的阴霾之中,不知何时才能拨云见日。流言飞传,动荡不安,是这座留益州名城最真实的写照。
  汉军兵锋难当,大蜀江河日下,自上而下,都处在惶惶不安之中。当然,最紧张的,一是底层的百姓,凡遇兵灾,受苦的总是他们;二自是蜀宫中的皇帝孟昶,灭亡的征兆,已快印上脑门了,他也算通读史策,自古亡国之君,都不好过,安危难料,纵使刘禅,都知其安乐善终,但能料定其心中就无一丝一毫的惶恐?
  相较之下,蜀廷贵族、官僚们,倒稍安稳些,有的人是与大汉早有联络,心中有底。有的人则认为,大蜀这面旗帜倒了,改换大汉朝廷即可,汉如欲蜀治,必须得依靠他们这些“地头蛇”,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另外,汉廷对荆湖的处置结果,也有消息传来,虽不免罢夺者,当总体是平稳纳入的。川蜀之广、之富,远迈荆湖,汉廷岂能不重视。
  蜀宫之内,同样一场中秋御宴,不过迅速在凄然阑珊的气氛中结束,孟昶席半而退,心情沉重地回到后殿,并将秦王孟玄喆及几名重臣唤至。
  “汉军兵至何处了?”孟昶意气消沉地看着权枢密使欧阳炯。
  “回陛下,据报,汉军已自剑州南下,兵进绵州,伊枢密集兵于巴西,欲阻之!”欧阳炯小心地禀道。
  没错,在取得利州大捷后,汉军休整了三日,随后便兵寇剑州,兵锋直指西川天险剑阁。就如汉臣所猜测的那般,利州大败后,孟昶没有另遣人北上统御兵马,而是直接以伊审征为主帅,主持剑州防御。
  并且,迅速产生了结果,还是老一套,分师迂回至剑门以南,同时以主力正面进攻。这样的战法,并不新鲜了,伊审征虽然庸碌,但也有所防备,同样分兵拒之。
  结果呢,两面都未能兼顾,剑阁破,剑州失陷,一战歼灭蜀军近三万,大多俘虏,当然这批蜀军的素质与利州的兵马还是有所差距的。
  而伊审征,逃得甚快,带领残军,退入绵州。剑门既失,北面其他关隘、城池的零星蜀军,相继归降,最关键的,是进入成都的通道,彻底打开,再无险可守。若不是因为一场连续数日的秋雨,耽误进军,汉师已然兵临成都。
  “三万余众,剑阁天险,他伊审征都守不住,而况于绵州?巴西可以据守?将士尚有战心?”孟昶此时,倒是把局面看得通透,语带郁愤:“利州兵马不过两万,尚能与汉军纠缠近二十日,他伊审征兵更众,关更险,竟不能挡七日!”
  “伊审征果不能御强敌,保家国,悔不听家母之言啊!”孟昶哀叹道。
  第147章 孟昶的觉悟
  “父亲,为今之计,叹也无用。我朝已处在最危险的境地,如欲保卫家国宗庙,还需采取有效措施,以抗大军!”
  开口的乃是孟昶长子,秦王孟玄喆,人继承了其父的基因,很是俊俏,岁不过二十,人聪明,有悟性,举止娴雅,素受孟昶喜爱,若后蜀的国祚能绵长些,必是太子之属。因家国危难的缘故,年轻的面庞间,也显得十分凝沉。
  听其言,孟昶对爱子还是慈祥的,但是面带怅然,语气中尽显颓然:“北面强兵险关,都不能挡住汉军,以如今成都的情况,如之奈何?”
  见孟昶的表现,孟玄喆神宇间也不禁闪过一抹黯然晦色,沉声道:“儿以为,当此之时,或聚兵北上援护,或收拢兵卒、粮秣,坚守成都,以待佗变。若毫无作为,成都军民必将自溃,汉军可卷甲入城了!”
  “赵将军,成都还有多少兵马?”孟玄喆问立在御前的一名将领。
  “回殿下,成都的禁军加上末将带回的平獠军队以及自各州调集的军队,尚有三万余众……”赵季文想了想,给了个大概的数字。
  受迫于汉军的强劲兵锋,后蜀朝廷这边,同陵、荣二州叛乱的獠人达成“共识”,干脆将二州封给他们,由此将赵季文麾下的八千余卒,全部调回成都,加强守备。
  而随着北面将帅,或死,或俘,或降,成都这边,赵季文倒一跃成为了数一数二的护国大将,顶梁干城。当然,赵季文愿不愿意在这种情况下,当这擎天保驾的将臣,就不为他人所知了。
  目前,成都的军队中,也就赵季文的“平獠军”有些战力了,毕竟有与陵、荣两州獠人长达九个月的作战经验。
  “有此三万军,若能再将北面诸州的兵马钱粮全数调回,再自成都及周遭征召青壮入军,汉军总计不过六万余,千里而来,连战之下,师老兵疲,我们未必不能坚守成都而退之!”孟玄喆道。
  不过对于他的建议,孟昶显得有些无动于衷,也是,当初王昭远给他勾画了何等美好宏大的蓝图,又是何等完备的御汉大计,结果呢,兵败被俘,丧师失地。这区区竖子,嘴上无毛,其言岂能当真?
  沉思几许,孟昶继续问欧阳炯:“东面的防御情况呢?”
  闻问,欧阳炯的声音愈低了,说道:“自夔州失陷,云安大败后,再无新的战情传来。但可以料想,川东兵力薄弱,诸州将陆续失陷,汉军当在溯江之途……”
  听其言,孟昶的表情间,更添加一层灰败之色,沉吟良久,有些艰难地抬起头,看向李昊与毋昭裔两名宰臣:“社稷已至危亡境地,二卿,为何不开言呢?”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