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节
正如某个新装备生产出来总会有些不足,需要投入战场使用后才发现一样。战术也类似,某个新战术应该要有个成长、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比如坑道战和反斜面战术,首先应该是一个极为简单的“猫耳洞”,为的就是防炮、防轰炸,接着这些“猫耳洞”就发展成为一个个原始的坑道,之后再发展成攻守兼备的坑道并与地表工事结合起来逐渐完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这过程说起来简单,实践中却需要几年并付出无数鲜血和生命在一次次尝试、失败和总结中最终成形。
然而,此时这防御体系却像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似的“蹭”一下就出现在冈村宁次面前,一出现就成熟完善。
这让冈村宁次又惊又喜。
惊的是八路军中很可能存在一名优秀的战术家,他必然拥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战术知识,可能还有超强的想象力,否则不可能想出这么高明的战术。
可以想像,这种战术的出现,必将给他乃至整个对华战争带来极大的困难。
喜的是,日军也同样可以学习并使用这种战术。
但思考一番后,冈村宁次又皱起了眉头,他发现这战术可能对日军帮助不大。
原因是这战术的中心是牺牲一部分地理优势以削弱敌人在装备上的优势。
日军是拥有装备优势的一方,用这战术就是画蛇添足,不但丢了地理优势还削弱自己装备上的优势。
所以……这是一种“攻”和“防”的关系。
八路军找到了“防”的战术,冈村宁次就要找到“攻”的方法。
对着地图思考了好一会儿,冈村宁次就下令道:“继续实施‘疲劳战术’,我们应该选择天亮时进攻!”
安达二十三觉得有道理。
因为在夜里进攻不仅存在装备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还存在地形不熟被坑道内的敌人渗透进防线造成混乱的问题。
没有哪支部队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持续进攻并取得胜利。
于是,当晚日军就再也没有尝试进入反斜面阵地将其占领,黑夜中的反斜面阵地似乎成了日军的禁区。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断断续续打了一夜的战斗在这一刻总算平静了下来。
雨也停了,太阳缓缓从东边升起,阳光洒在满是尸体的黄土地上,使斑斑血迹更为鲜红刺眼。
三营已在昨晚顺利的与二营完成换防,或许是感觉到安全,又或许是过于疲倦,王学新难得在天亮前睡了一会儿。
因为习惯了战场的枪炮声,这会儿突然静下来反而让王学新从睡梦中惊醒。
“什么情况?”王学新睁开生涩的眼睛问:“鬼子咋不打了?”
张庆才打了个哈欠,回答:“不知道,也许鬼子也打累了吧!”
“要我说,鬼子这是知道厉害了!”虎子自豪的说:“足足打了一天一夜,不只没能前进半步反而死伤惨重,再打下去不是自讨苦吃吗?”
战士们也七嘴八舌的表示同意:
“说得对,鬼子那算啥正规军,也就那样!”
“听说兵力还比咱们多一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的,还不一样给咱们打趴下了?”
……
但王学新却并不这么认为。
鬼子虽然从昨天开始对独立团的进攻都没停过,但大多是小规模试探性、骚扰性进攻,其目的更多的是让八路军疲劳。
而疲劳战最忌讳中途停下。
因为这就意味着给敌人休息时间。
从这角度出发……
鬼子停止进攻很可能是在准备一场更猛烈的进攻。
想到这,王学新就下令道:“做好战斗准备,鬼子要发起总攻了!”
战士们一听这话马上就紧张起来,仗打到现在,他们都知道王学新一说一个准,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
于是应了声就各自检查装备做战斗准备。
王学新伸手打开后盒从中取出一包子弹。
后盒的子弹是用防水油纸封装的,十五发一包,共四包。
王学新撕开包装,娴熟的将子弹五发一组压上弹夹补充进前盒,又检查下步枪才算完。
探出头去往前一望,发现前方一号高地的二营战士也感到气氛不对,已做好了战斗准备。
突然,毫无征兆的,云层中俯冲下几架日军飞机,它们在一阵呼啸声中“哗哗哗”的照着二营反斜面阵地一番扫射,机枪子弹掀起的泥土就像一道道水花似的朝战士们的战壕沿伸,与战壕交汇时就带起了一片血花将其中的战士打倒在血泊中。
这一回居然是对地攻击机!
王学新有些意外,同时意识到鬼子是有针对性的对付反斜面工事,也就是用头脑思考而不是蛮干。
事实的确如此。
这些对地攻击机是冈村宁次昨晚紧急从北平调来的。
华北方面军原本编有一个第3飞行师团。
但这个飞行师团不久前已调到前线执行轰炸重庆的任务,留在华北方面军的就只有两个97式轻型轰炸机中队,总数十八架。
冈村宁次原以为这些轰炸机已足够应对这场战斗,毕竟对手是没有重装备只擅长打游击战的八路军。
但他很快就发现这十八架轰炸机远远不够,同时日军更需要的似乎是对地攻击机。
“我们需要更精确、更直接的飞机用来压制敌人火力!”冈村宁次对安达二十三说道:“在这方面轰炸机显然无法满足需求。因为在我军轰炸时敌人可以躲进坑道,此时我军也无法靠近,这导致轰炸机效率很低。”
对此安达二十三表示赞同,因为之前对敌人阵地的轰炸就属于这种情况。
冈村宁次接着说道:“所以我们需要对地攻击机,98式轻爆机或许更适合对这种阵地的进攻。它速度慢、性能稳定,可以用机枪对敌人扫射,用小型炸弹精确轰炸,我军地面部队同时发起进攻,敌人就无法躲进坑道了!”
“是!”安达二十三应了声。
他完全同意冈村宁次的观点。
八路军如果躲进坑道躲避98式轻爆的扫射和轰炸,就意味着其反斜面表面阵地会迅速被日军占领。
否则,八路军就要面对日军来自空中和地面的双重打击。
第148章 轮胎
98式轻爆,正式标号为ki-36。
这飞机最高时速只有348公里,巡航时速236公里,这性能与这时代的高速战机比都显落后。
但因为其航程达1300公里,所以很适合作为侦察机使用……侦察机不要求飞得快,但要求能长时间滞空持续为地面部队提供情报。
同样也是因为这些优点,它也被日军当作对地攻击机……对地攻击机恰恰速度不能太快,因为速度太快飞机员不容易瞄准目标也没时间拉起。
它的主要武器是两挺7.7mm口径的机枪,机翼下还可挂载十枚12.5公斤的小炸弹。
这一度让冈村宁次觉得这款飞机就是天生为进攻八路军反斜面工事研发的:
机枪不容易误伤,12.5公斤的小炸弹也不会像动辄几百公斤的航空炸弹一样因杀伤半径过大而波及到冲锋的日军。
于是这种飞机就很适合在日军冲锋的同时为其提供空中火力支援。
为此他一口气从北平调来了两个98式轻爆大队,一共58架。
甚至冈村宁次还在考虑,一旦这些飞机在赵家峪方向的攻击奏效,那么他就应调集更多的98式轻爆配合“非治安区”部队的战斗。
“现在是立体战争时代!”看着窗外一架架98式轻爆飞上天空,冈村宁次有些得意的说道:“八路军利用地表和地下工事两个方面进行防御,而我,就利用从地表和天空两个方面进攻!所以……将军!”
冈村宁次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到结果了,或者说,他想知道八路军的战术家会如何应对……冈村宁次有些担心,对方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败。
与冈村宁次相比,独立飞行第18大队大队长松川树里少佐显得有更有信心。
这并不是松川树里在战略、战术上有什么对比和想法,而是他经常在华北、华中一带执行侦察任务,知道在八路军范围内执行任务最轻松。
“他们没有高射机枪!”松川树里在通过对讲机轻松的对带领的27架攻击机说道:“更不会有什么高射炮!所以,你们要考虑的,就是怎么瞄准敌人并将他们杀死!”
日军飞行员一个个嚣张的笑了起来:
“这是一个愉快的任务!”
“不,这甚至不能说是任务,而是一次表演!”
“如果一直执行这样的任务,我们就能活着回家了!”
……
事实也的确如此。
八路军没有高射机枪、没有高射炮,更别提派出战机去拦截了。
晋绥军和中央军倒是有几架飞机,不过他们当然不会出手相助。
于是,日军攻击机飞临赵家峪上空后,马上就一次次俯冲下来对八路军实施扫射和轰炸。
这批日军飞行员是冈村宁次精选出来的,他们长期驾机从事侦察活动,都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有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攻击技术。
在他们的攻击下,机枪子弹成串成串的打在战士身上,炮弹一枚枚的丢进战士们的战壕里,把二营压得都抬不起头来。
与此同时,鬼子地面部队又越过山顶阵地对反斜面阵地展开了攻势。
来自空中及地面的双重打击打得二营驻守的反斜面阵地危如垒卵,若不是有坑道可以周旋,只怕一个冲锋就被鬼子打下了。
李云龙在团部里急得团团转,走了一会儿就停下来叫道:“他娘的!命令营、三营,用机枪把这些飞机都给我打下来!”
“是!”通讯员应了声就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机枪的确可以打飞机。
最常见的打法就是将机枪架在一名战士的肩膀上,然后射手与战士互相配合朝天空中的飞机射击。
但这方式几乎可以说是碰运气。
首先是机枪所在处的地要平,如果是一高一低或是有斜度,射手握着机枪跟随目标转动就会把目标追丢。
其次,就是两人这样配合目标太大,尤其是前方站着撑起机枪脚架的战士,全程都不能移动,就像是个靶子似的站着,即便有飞机朝这方向俯冲也是如此。
再次就是飞机速度快机枪子弹极难命中目标。
战士们都知道这些,但还是架起了几挺机枪“哒哒哒”的朝空中扫射。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