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综合其它>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第802章 夏志新的大白免奶糖

第802章 夏志新的大白免奶糖

  布达佩斯,多瑙河畔的明珠,由多瑙河两岸的古城布达和古城佩斯合并而来。
  朱富贵对于这座城市唯一的印象大概就是陈佩斯和他哥哥陈布达了。
  据说当年陈强老爷子在布达佩斯演出,恰好大儿子出生,他有感于与布达佩斯的缘分,以及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才给孩子取了这样的名字。
  但在如今这个时代,绝对不会有大明人会把子女取做布达、佩斯的,就好像碎叶城出生的李白,他的父亲绝对没有兴趣让儿子的姓名与碎叶城有什么关系。
  正要说与地名联系,想到的一定也是许久不见的巴蜀故土。
  越是身处异域,越是要让孩子的名字一目了然地华夏正统。
  更何况,如今的布达佩斯,也谈不上有什么魅力。
  夏志新坐在锃亮的赤旗汽车上,看着车窗外凋敝的城市与破旧的建筑,不禁为这些沦落欧罗巴的“同胞”的处境感到悲哀。
  赤旗汽车是大明朝廷专门配发给五品以上官员的政务用车,性能上虽与旭日系列没有本质区别,但在外观上显得更加大气蓬勃。
  这辆汽车出现在布达佩斯的街头,与四周的景色显得格格不入。
  在赤旗汽车后面,还有数辆马车跟随,整个车队颇具规模。
  这时候,从街边的废墟中,忽然蹿出了一群骨瘦嶙峋,脸上灰蒙蒙的孩子,不知死活地围住了汽车。
  “给点吃的吧,好心的先生……”
  孩子们用匈牙利语哭泣着。
  从后面的马车上迅速跳下了几个同样面黄肌瘦的匈牙利警察,举起警棍就打在了这些孩子身上。
  “夏教授,让您见笑了……”
  说话的是一个与夏志新同车的,几乎和中欧白人没有任何外貌上区别,只是略有东方色彩的匈牙利女性。
  她身上的衣服很旧,但打理的非常整洁,配上眼眶上那副精致的眼镜,显然是一位知识分子。
  不过此时她在夏志新身边显得有些局促,用十分生疏的中文说道,“夏教授,很抱歉让您看到了一个这样的布达佩斯,暴君弗兰茨拿走了太多的物资,所以……”
  “嗯……”
  夏志新摆了摆手,忽然打开了车门,走了下去,走到警察身边。
  夏志新只会读英文,能看英文书籍和报纸,但只是哑巴英语,会读不会说,更不用说匈牙利语了。
  他直接伸手,拉住了匈牙利警察高举的棍子,然后摇了摇头。
  那几个警察连忙毕恭毕敬地退在一旁。
  夏志新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些压缩饼干,分了孩子们。
  然后又从口袋里取出一颗大白免奶糖,看了看跟前那个被打的孩子那双脏兮兮的手,直接把奶糖塞进了他的嘴里:“小孩,吃糖!”
  那个小男孩显然被汽车上下来的大人物吓了一跳。
  而且他那东方样貌也让从未见过外国人的小男孩有些害怕。
  可是当奶糖甜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小男孩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他这辈子都没有吃过这么甜的东西。
  “这是蜂蜜吗?”
  小男孩问道,“我听姥姥说,蜂蜜是世界上最甜蜜的东西。”
  夏志新听不懂,只能回以微笑。
  夏志新看了看,小男孩头上虱子不是很多,便伸手揉了揉他的脑袋,然后将剩下的奶糖也留给了她,接着便钻回了汽车里。
  来自《大明时报》、《布达佩斯觉醒者报》、《匈奴人报》等报纸的记者,连忙用手中的相机拍摄下了这组珍贵的照片。
  当然,后两者记者所用的照相机都是大明礼部外宣司的赠品,拍摄质量很差,相片很模糊,无法被用在军事侦查上面。
  但即便如此,这些相机也比英法德等欧洲大国的记者们手中的设备要小巧精良了。
  更不要说维也纳那些土包子记者了。
  他们甚至都没有能够普及照相机。
  ·
  “夏教授……其实你不应该这样做……”
  匈牙利女人有些无奈道。
  夏志新笑着摇摇头,“但是,他们饿了,应该让他们吃东西,不是吗?冬梅。”
  冬梅,或者说马冬梅,是这个匈牙利女人诺拉·霍夫曼的中文名字。
  她是布达佩斯历史系的教授,曾经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凤都国子监交流学习过一年半,并且参与了蒙古高原的匈人溯源项目。
  她写的论文《山西北部匈奴文化与匈牙利文化的九点共同之处》,发表在《大明皇家期刊·人文历史》之上。
  《大明皇家期刊》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
  虽然其中的《人文历史》子栏目尚不如《格物致知》、《岐黄之道》等等子栏目有影响力,但毫无疑问,作为第一个能够在《大明皇家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匈牙利学者,马冬梅在匈牙利国内获得了巨大的肯定。
  因此,她也被匈牙利政府安排作为大明使团的向导。
  马冬梅叹气道:“您不了解那些孩子,你给了他们食物,接下来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来骚扰我们的车队,难道您要给他们更多的食物吗?”
  “不,我会给他们一份工作。”
  夏志新断然的摇头道,“在大明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只能缓解一时饥饿的食物,我们更希望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获得报酬。”
  对于夏志新说要让孩子工作,马冬梅倒是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
  如今的欧洲,遍地都是童工工厂。
  儿童们在血汗工厂里面坐着远超身体可以负荷的劳动强度,饱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为一名童工,与食不果腹地在街头流浪,倒也说不上孰优孰劣。
  但是对于马冬梅这样的匈牙利精英来说,自然是前者更有吸引力,至少那样街上就不会乱糟糟了。
  从她的表情中,夏志新知道她误解了自己的意思。
  “大明将会在这里投资建厂,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匈牙利在大明朝贡体系经济网络中,将会有自己的位置。”
  夏志新强调道,
  “但大明的机器足以提高生产效率,并不需要连儿童也做牛马。
  正如你们那首民谣中唱的那样,匈牙利的人口太少了。
  孩子们必须要得到保护。
  你们想要在欧罗巴生存下来,慈父的帮助必不可少,但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圣上认为,匈人在欧洲,应该成为与德意志人、斯拉夫人一样强大的民族。”
  听着夏志新描绘的宏伟蓝图,马冬梅呼吸有些急促。
  她很清楚这位大明二品大员,礼部左侍郎兼国子监祭酒的分量。
  他说的话绝非无的放矢。
  某种意义上说,夏教授的话,便代表着“那位”的意志。
  他如果愿意帮助匈牙利……
  ·
  一路上果然如马冬梅所说,又陆续出现了不少匈牙利儿童向车队乞讨。
  好在匈牙利儿童倒是不像某些非洲国家的儿童,得到食物头也不回地走了,而没有得到食物的时候,会朝人吐口水,甚至砸车。
  大明使团分发了一些食物,孩子们千恩万谢。
  只是他们在感谢大明的先生们的仁慈的同时,还会在胸口画上十字,感谢上帝的帮助。
  这让不少大明随员非常不满。
  夏志新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