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欲望社>书库>都市言情>都市藏真> 第243章 古代黄金消失之谜

第243章 古代黄金消失之谜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投票,最后两天了,月票不能下崽,还是投了吧!
  韩孔雀翻遍了好几个首饰箱,果然找到了不少好东西,他找到了一条红玛瑙脚链,金银脚链各三条,黑钻脚链一条,还有一条样式古朴的青铜脚链。
  这些链子当中,虽然金银宝石的脚链显得华贵,但它们都没有那条青铜项链庄重好看,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放在众多金银首饰当中,你绝对会一眼看到它。
  这条脚链比较大,刚开始韩孔雀还以为是一条项链,但他看到了项链的下坠是一只青铜蝴蝶,但这只青铜蝴蝶,却不是平直的,而是带着弧度的,这样的蝴蝶虽然更加漂亮,但戴在胸前,却并不舒服,也可以说是难受。
  后来,韩孔雀一想,这青铜蝴蝶的弧度,不就是人脚腕的弧度吗?
  他试了一下,果然,青铜蝴蝶是可以扣在脚腕上的,虽然韩孔雀的脚腕比较粗大,并不能完美扣上,但想来扣到女人的脚腕上,应该没有一点问题。
  在这条青铜蝴蝶脚链的旁边,韩孔雀还发现了一直青铜蝉,拿起来才发现,原来是一枚戒指,韩孔雀把青铜蝉戒指戴在了中指上,就好像是一只蝉趴在他的手指上。
  握了握拳,伸展了一下手指,韩孔雀并没有感觉到一丝不舒服,看来这也是一个好东西。
  躺在床上,韩孔雀抚摸着带着浓浓铜绿的青铜蝉戒指,想象这柳絮带着那些脚链的妩媚样,他是怎么也睡不着了。
  原来没女人时,没有想头,所以也就没盼头,现在有了,却抱不着,就感觉心中不舒服了。
  睡不着,韩孔雀就开始骚扰柳絮,给柳絮发了几条短信,终于等到了一条回复:我这里有急诊,有空联系。
  韩孔雀哀叹,没办法,睡不着上会网吧,幸亏他换了手机,这手机能够上网聊天,也能玩游戏,当然大型游戏是不用想了。
  刚打开手机,就听到有一条短信,是何向珊发过来的调查资料。
  韩孔雀打开邮箱看了一下,是魔都市周围四处传说的记录,并不准确,只是传说,毕竟只有半天的时间,何向珊她们就算再厉害,也没法做的太多。
  看完了何向珊的调查报告,韩孔雀才发现,他的邮箱中还有不少邮件没有处理。
  韩孔雀挑着感兴趣的看了一些,都是一些关于历朝历代消失的宝藏的调查报告,都是一些笼统的资料,并没有什么大用,当然,真遇到这些宝藏的线索,这些调查报告就有用了。
  这样的报告有二十多份,韩孔雀挑着感兴趣的看了几篇,而最后一篇最有分量,是岳幕灵发过来的。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黄金消失之谜的调查报告,题目很大,但确实言之有物。
  韩孔雀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是吓一跳,他从来没想到过,国内曾经居然有那么多黄金,要知道,现在国内的黄金储备在一千多吨,这些听着不少,可对一个国家来说很多吗?
  要知道现在的社会生产力和古时候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就这样,中国的黄金储备还占据世界第六位,而第一的美国,也不过只有八千多吨黄金。
  而我们中国的古代,黄金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皇帝用它赏赐给文臣武将,因此,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是考察当时黄金总量变化的一个角度。
  《汉书》记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年)皇帝赏赐黄金1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公元25~189年)皇帝赏赐黄金9次,两次赏赐的黄金数量总共约为92万斤。
  92万斤是多少吨?秦汉一斤约等于现在的半斤,也就是250克到300克左右,就按半斤算,92万斤就算现在的46万斤,23万公斤,二百三十吨。
  从史书记载两汉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变化来看,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不足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的10%,赏赐次数减少了90%;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约90万斤的2%,赏赐金额减少了98%。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黄金大量失踪的时间似乎在西汉东汉之际。
  但是,分析西汉前期与后期的情况,前后也有巨大的差异。
  汉昭帝以后,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以前皇帝赏赐黄金总额87万余斤的3%,赏赐金额减少了97%。
  当然,汉武帝赏赐黄金数额巨大,在两汉皇帝中是个特例。
  如果不考虑汉武帝的情况,只比较西汉其他皇帝赏赐黄金的数量,汉昭帝以后6个皇帝在91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相当于汉景帝以前5个皇帝(包括吕后)在66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的39%。
  西汉后期皇帝赏赐黄金总额比西汉前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因此可以推断,中国古代黄金失踪,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而不是在西汉东汉之际。
  刘邦给陈平四万斤黄金,以收买项羽部下;
  梁孝王死时其府藏黄金四十万斤;
  卫青作战有功得二十万斤黄金赏赐;
  王莽聘皇后聘礼三万斤黄金;
  王莽府库中一万斤黄金为一匮,共六十匮等等。
  汉朝时一斤约二百多克,一万斤黄金约两吨半,那么王莽府藏黄金就有一百五十吨之多,一个诸侯王的府藏也有一百吨之巨。
  为什么汉武帝以后中国黄金就开始大量地失踪呢?
  汉朝成百上千吨的黄金怎么就突然消失了?
  汉朝的黄金到底到哪里去了?
  有人说主要是塑佛像贴金用掉了,这个理由似乎言之凿凿,不能说没道理,佛教在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而这样的消耗与造器物不同,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使黄金日少一日,逐渐缺乏。
  佛庙寺院在中国的发展,在魏晋初期才形成气候,至南北朝时期达到昌盛,黄金大量用于佛像和法器,应该是在佛庙寺院发展起来之后。
  而中国黄金失踪,在西汉中期佛教尚未传入时就已经开始,所以说黄金用于佛教不能作为唯一的原因。
  至于说黄金被用于制作器物,更不应是引起黄金总量巨额减少的主要原因,因为黄金在中国古代是称量货币,黄金过多价格低贱时人们铸金为器,黄金稀缺价格昂贵时人们就毁器为金,不应该有黄金昂贵而人们大量铸金为器的道理。
  史书记载,汉武帝开启崇尚奢华之风,这一变化是否使黄金更多地被用于奢侈器物,从而引起黄金的巨额减少?
  所以,最后岳幕灵的结论是,黄金被埋葬于地下,还有富豪官吏窖藏了大量黄金,当然,这也是一种现代人最能接受的解释。
  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惟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
  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则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国家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贮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呆滞窖藏。
  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黄门、钩盾、藏府、中尚书、处处各有数匾”。
  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
  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
  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
  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未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还有些人说西汉黄金是黄铜,但这种理由也站不住脚,有很多人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也有很多,但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让这种说法站不住脚。
  说西汉黄金是黄铜,岳幕灵通过调查分析,认为缺乏根据。
  因为汉代时,金、铜的区别极明显,汉人从没有把金称为铜的例子,也从无“黄铜”之称。
  而且黄金与铜币的重量单位和名称也不同,秦汉时代黄金以“斤”、“镒”为计算单位,而铜钱则称为“铢”或直接称“钱”,西汉时金与铜的区分是很明确的,如管理金矿的称“金官”,管理铜矿的称“铜官”。
  这么明确的区分,如果再把黄铜说成黄金,那不是古人傻,就是现代人傻。
  最后,岳幕灵提出了一个详细的论证分析,到现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古墓没有被发现,其中有多少是皇陵,有多少是高官,有多少是富豪。
  韩孔雀看了一下,实在是太多了,就算用不及其数来表示也可以。
  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我们的历史太过悠久,一个是在我国有土葬厚葬的传统,虽有盗墓贼,但是他们挖去的很少,除非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才比较多。
  但这先对每年都有埋下去的人来说,偷偷摸摸的挖,怎么也不如埋得多。
  虽然岳幕灵极力证明,古代记录的藏金是真金,但还是有人坚持认为那些藏金不是真金是黄铜。
  否定这些记载的最主要根据,是出于考古成果的考查。
  如果一个诸侯王就可能有一百吨真金,那么在他的墓葬中,必然会有较多的大型真金器物。
  实际上在中原地区发掘的汉朝帝王将相陵墓中,大型真金器物(例如重量达几十或几百斤)还未曾发现过。
  很多汉墓当中,曾发现有金缕玉衣、镀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错金虎符等,虽然都含真金,但器物主体是铜,用以装饰的真金多也不过几百克而已,已经是很珍贵的了。
  不要说有百吨真金,即使只有一吨真金,也可以铸造大型真金器物,肯定比这些辉煌的多。
  在博物馆或私人收藏中,也没有过有大型汉朝真金器物的消息。
  也就是说,从考古中没有任何信息可能支持汉代某个帝王将相,曾据有几吨甚至几百吨真金的记载。
  这种说法似似而非,好像很有根据,但岳幕灵只是提出了一个观点,这种论断忽略了盗墓。
  就说西汉梁孝王墓,这座陵墓群是在炸药还没有问世的西汉,完全由无数民工用锤子一下一下敲凿出来的,其工程之浩繁、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由墓内所出土的汉代壁画、金缕玉衣、鎏金车马器、骑兵俑及大量精美的玉器等更堪称稀世之宝。
  这是后来发觉梁孝王墓时的记载,从这里可以清楚的知道,就像上面说的,梁孝王墓没有发现太多的金银,但这是正确的吗?
  虽然现在我们很难知道一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真相,但我们现在不知道,并不意味着古人也不知道。
  就说历代皇陵,没有哪一家是偷着藏着埋人的,所以那都不是秘密。
  就像梁孝王墓,,史书上多有记载。
  《史记.梁孝王世家》索隐《述征记》:“砀有梁孝王之冢”。
  《水经注.获水》引应邵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山有梁孝王墓,其冢斩山为廓,穿石为藏。”
  清光绪编《永城县志.古迹》中记载:“孝王洞在保安山之东麓,其中有十字街,饮马池。”
  《太平寰宇记》载:“梁孝王墓在县(北)五十里,高四丈,周回一里,砀山南岭山。”
  所以说,只要有心,想要找出一座王墓,是很简单的,既然这么简单,你说这些王墓有没有被盗过?
  只是梁孝王墓,这座墓被发现的时间,可以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末年,曹操“引兵人砀,伐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致使“金尽梁王石室空”。
  这里记载的很清楚,破棺收金宝数万斤,致使“金尽梁王石室空”。
  这说明了什么?只有一个答案,现在我们发掘出来的东西,都是历代盗墓贼看不上眼,人家不要的玩意。
  一些不要的玩意,我们都认为堪称稀世之宝,而那些被盗走的又算什么?
  所以,说汉墓中没有黄金,那根本站不住脚,很明显,曹操放着那些铜车不要,就很说明问题,如果当时的金就是铜,那一辆铜车,曹操怎么可能放在那里不要?
  岳幕灵的这份调查报告很详实,说的也有理有据,而最让韩孔雀目瞪口呆的则是,她后面收集的大量关于汉代古墓的信息。
  各种龙子凤孙,各种高官显贵,还有一些传说中的大商巨贾,可以说,只要有可能在墓中埋下金银的,都成了岳幕灵的目标。
  “这岳幕灵不学考古真是可惜了啊!”韩孔雀感叹。
  不过,她分析的真对,而且查找出来的一些公众资料,也明确了很多大型墓葬群的真实地址,这让韩孔雀更加纠结。
  你说我们国家那么多考古学的教授专家,怎么就放着那么多的古墓不去发掘保护,这放在那里不是诱人犯罪吗?
  “真想去挖挖看啊!我还真没有盗过一次墓呢!”韩孔雀想到前几天,差点被人冤枉盗墓,他可是真冤。
  原来他可是真没有盗墓的心思,也许岳幕灵就是受到了这次事件的影响,才会找出这么多古墓的地址,看来是想让韩孔雀摆脱被冤枉的帽子,让他把盗墓贼这个职业坐实了。
  “我次奥,既然不能挖墓,那就去清理河道。”韩孔雀发了狠,正好年前没有多少事情,去承包一块地,清理古河道去。
  话说,这也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如果能够清理出一座沉船,并且在沉船上清理出几件元青花,那就更美好了。
  当然,韩孔雀这只是白日做梦,就算有这样的好事,也绝对轮不到他的,所以,韩孔雀只能另外想办法。
  韩孔雀翻翻拣拣,不断的研究岳幕灵的这份报告,最后找到了一片关于韩原之战的报告。
  看着关于韩原之战的记载,韩孔雀笑的极其淫荡。
  挖古墓,不管是意外还是故意,挖出来了不上报都是盗墓,现在他去清理古河道,如果清理出来一些废铜烂铁,应该不算什么事情的吧?
  因为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最近就有一个案例,那是一对兄弟,带着一把短剑找到专家。
  这把短剑,无意偶得,在家被小孩子用来劈柴,然而,这把短剑竟是春秋末年的青铜短剑,价值颇高,市场价约10万元。
  这把剑是几年前,他们的父亲在河中挖沙,无意间,捡到一把短剑,颜色呈青黄色。
  当时他并未在意,回家后,随后丢在一旁,孙子用它来劈柴。
  后来听说这柄短剑距今2600多年,器形完整、品相好,市场价格约在10万元左右。
  兄弟俩称,很意外,回家后要将剑好好收藏。
  既然别人都能拿回家好好珍藏,那他韩孔雀自然也可以拿回家好好珍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